时间: 2025-04-27 18:0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5:09
日月无时停,飘忽成隆冬。
烟云惨不舒,暮雪陵飚风。
永怀皲瘃忧,藉此衣褐重。
蛰虫逐微煖,地底度岁穷。
饮啄却外物,一气常自充。
人貌肖天地,不能保微躬。
日月不知停留,转眼间已是隆冬。
烟雾与云彩让人感到凄惨,傍晚的雪花在狂风中飞舞。
我心中永远怀有皲裂的忧愁,借着这厚重的衣衫来遮掩。
冬眠的虫子在微弱的温暖中苏醒,地底下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饮食以外的事物都已被抛弃,唯有气息常常充盈于心。
人的形态如同天地,但却无法保全自己的微小身体。
本诗中并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蛰虫逐微煖”可以联想到古人对自然变化的观察与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曾协,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在当时有一定影响。
本诗写于隆冬时节,作者面对自然的变化,感受到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反映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拟古六首》这首诗通过描绘冬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伤。诗的开头两句“日月无时停,飘忽成隆冬”迅速引入了冬天的氛围,给人以时光流逝的感觉,仿佛在感叹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烟云惨不舒,暮雪陵飚风”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冬天的严酷与凄凉,展现了诗人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永怀皲瘃忧,藉此衣褐重”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借用皲裂的皮肤象征着生命中的种种困扰,而厚重的衣服也暗示着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压抑。接下来的两句“蛰虫逐微煖,地底度岁穷”则用蛰虫的冬眠状况反映了人们在寒冷中对温暖的渴望,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希望。
最后两句“一气常自充,人貌肖天地”则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暗示人虽然与天地相似,但却无法逃避微小与脆弱的命运。整首诗在严寒的氛围中,透出一丝哲思,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知与内心的孤独。诗中流露出一种哲学的思考,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对未来的渴望。
选择题: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蛰虫逐微煖”意指_____。
判断题:本诗通过描绘冬季环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快乐。 (对/错)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理解曾协的《拟古六首》,并引发对诗意的深刻思考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