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1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18:08
送了守衡州
作者: 李曾伯〔宋代〕
雁峰自昔号名州,
尔既难辞我莫留。
临政毋忘宣上德,
持身谨勿遗亲羞。
当令民诵循良守,
罔俾人讥恩泽侯。
国事正殷宜黾勉,
明年吾自问归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即将赴衡州任职的祝福与叮嘱。雁峰山自古以来就以名声而著称,而你即将离去,我不必强留。治理政务时,千千万万不要忘记宣扬上天所赐的德行;为人处世时,要谨慎行事,绝不可给亲人带来羞耻。希望你能让百姓传诵良好的法则,千万不要让人们讥讽你所施的恩惠。国家大事正在繁忙,理应全力以赴,明年我会问候你的归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曾伯,生活于宋代,字子贞,号邱隐,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熟读诗书。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表达真挚的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曾伯送别一位即将赴衡州任职的朋友,体现了他对朋友的关心与寄托的期望。衡州作为当时的一个重要地区,治理得当则能使民众受益,反之则可能遭到非议。
此诗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友人前途的关怀和期许。首句以“雁峰”引入,既是对故地的怀念,也暗示了对朋友的尊重。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朋友的叮嘱,强调了在治理政务时,决不可忘记上天的德行和对百姓的责任。作者在此流露出一种关心、忠告与期待的复杂情感。
在表达上,李曾伯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使得整首诗在韵律上富有节奏感。诗中反复呼应的“良守”和“恩泽”不仅强调了治理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明年吾自问归舟”更是道出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期待,暗示着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再次相聚。
整首诗在叮嘱中透出一丝忧虑,又在期待中流露出深情,展示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心与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与期望,强调了在仕途上应具备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曾伯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诗中“雁峰”主要象征什么?
A. 权力
B. 故乡与名声
C. 财富
诗中提到的“恩泽”意指什么?
A. 施舍给他人的好处
B. 个人的财富
C. 政府的财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曾伯的《送了守衡州》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送别的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强调道德与责任,而后者则更偏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两者都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友谊的珍重,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通过以上结构的解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送了守衡州》的内容与情感,体会古代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