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5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58:20
春日书怀四首
作者:姜夔 〔宋代〕
垂杨大别寺,春草郎官湖。
家巷有石友,合并不待呼。
瘦藤倚花树,花片藉玉壶。
老劂谈绝妙,辛杨句敷腴。
平生子姚子,貌古心甚儒。
时邀野僧语,间与琴工俱。
酒阑兴未了,左转城南隅。
大江围楚碧,烟水入玄虚。
留落不自恨,惟嗟故人疏。
一月三见梦,梦中相与娱。
日日潮风起,怅望武昌鱼。
春天的日子里,我在大别寺的垂杨树下,漫步于郎官湖边,湖畔春草青青。家乡的小巷里有朋友如石般坚固,我们的情谊无需呼唤而自然交融。瘦弱的藤蔓依偎在花树旁,花瓣散落在玉壶之上。老朋友的谈话妙趣横生,辛弃疾的诗句丰腴饱满。
我一生中有位名叫姚子的人,他的外貌古雅,内心却十分儒雅。时常邀请野僧聊天,偶尔与琴师一同饮酒。酒兴未尽,转身向城南的角落走去。
大江环绕着楚地碧绿,烟水朦胧,似乎进入了一个虚无的境地。对于落叶我并不自怨自艾,只是感叹与老朋友渐行渐疏。一个月中我梦见他三次,梦中我们欢聚一堂。
日日潮风起,远望武昌鱼,心中感慨万千。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杭州人,南宋著名词人和画家,以清新脱俗的词风著称。他的词作多描绘山水风光、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春日书怀四首》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正值国家动荡和社会变革之际。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友人和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春日书怀四首》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和往昔的怀念。开篇以“垂杨大别寺,春草郎官湖”引入,营造出春日的生机与宁静,诗人漫步于自然之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心中涌动着对旧友的思念。
在对友人的描写中,诗人用“家巷有石友,合并不待呼”表达了友情的深厚与默契,友谊如同石般坚固,无需言语却依然紧密相连。接着,“瘦藤倚花树,花片藉玉壶”描绘了自然的细腻与柔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蓬勃。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友人疏远的感慨,“惟嗟故人疏”似乎在诉说着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梦中相聚的描写,既反映出对往昔的怀念,也揭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最后一句“日日潮风起,怅望武昌鱼”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友谊的思索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情谊的珍惜,体现了南宋文人的细腻与深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感悟。通过春日的景色,诗人寄托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许,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人提到的“家巷有石友”意指:
A. 朋友如石般坚固
B. 朋友为石匠
C. 石头朋友
D. 朋友在家巷
“日日潮风起”表达了:
A. 诗人的悲伤
B. 春天的景象
C. 生活的变化
D. 对友人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老劂”指的是:
A. 年长的朋友
B. 师傅
C. 长辈
D. 书法家
对比姜夔与辛弃疾的作品,姜夔的词更显细腻与温情,而辛弃疾则更为豪放与激昂。两者在表达对友情的思考时,姜夔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辛弃疾则往往通过壮阔的景象表达内心的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