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湖上寓居杂咏 其十二》

时间: 2025-05-02 12:42:34

诗句

钓窗不忍见南山,下有三雏骨未寒。

惆怅古今同此味,二陵风雨晋师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2:34

原文展示:

湖上寓居杂咏 其十二
钓窗不忍见南山,下有三雏骨未寒。
惆怅古今同此味,二陵风雨晋师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我钓鱼的窗前,我不忍心看到南山的景色,因为那山下有三只小鸟的骨头还没有寒冷。让我感到惆怅的是,古往今来,经历的情感都是如此相似。二陵地区的风雨中,晋国的士兵们又回来了。

注释:

  • 钓窗:钓鱼的窗,指作者在湖边居住时用来钓鱼的地方。
  • 南山:南方的山,象征着美好的自然景色。
  • 三雏骨未寒:指的是三只小鸟的尸骨尚在,暗示着死亡和失去。
  • 惆怅:感到忧伤、失落。
  • 古今同此味:古代和现代的情感体验是相似的。
  • 二陵:指的是晋国的陵墓,象征历史的沉重和士兵的归来。
  • 风雨:象征着动荡不安的时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和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诗人身处湖上寓居,感受到自然与历史交融的情感,借自然景物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南山的描绘以及对三只小鸟尸骨的提及,展现了作者对生死、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中“钓窗不忍见南山”,表达了诗人在美景面前却感到无法欣赏的复杂心情,似乎在暗示外在的美好掩盖不了内心的忧伤。而“三雏骨未寒”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悲伤,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接下来的“惆怅古今同此味”,则是超越时间的感慨,让人感受到历史的轮回与情感的共鸣。

最后,提到“二陵风雨晋师还”,则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事件结合,暗示着战乱与归属的无奈。诗人在湖上寓居的状态,既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社会动荡的无力感。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思索与感叹,展现了姜夔作为诗人的智慧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钓窗不忍见南山:在钓鱼的窗子旁,我不忍心看到美丽的南山。表现出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无奈与忧伤。
  2. 下有三雏骨未寒:山下有三只小鸟的骨头尚未变冷,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死亡的悲痛。
  3. 惆怅古今同此味:感到惆怅的是,古代与现代的情感体验是一样的,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4. 二陵风雨晋师还:二陵地区的风雨中,晋国的士兵们又回来了,象征着历史的重演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钓窗”比喻诗人的内心状态。
  • 对仗:上下句之间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南山、小鸟骨头等意象象征着美好与生命的脆弱。

主题思想:

这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与历史轮回的感慨,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情感深邃而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钓窗:象征着宁静的生活与内心的追求。
  • 南山:象征自然之美,常与理想和向往相联系。
  • 三雏: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悲哀。
  • 风雨:象征动荡与不安的时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山”象征什么? A. 美好自然 B. 战争 C. 生死
  2. “惆怅古今同此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失落 C. 愤怒
  3. “二陵风雨”中的“二陵”指的是哪个国家的陵墓? A. 唐国 B. 晋国 C. 宋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抒发思乡之情。
  • 《登高》(王勃): 通过登高望远表达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李白)与本诗都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但李白的诗更显豪放,姜夔的则显得忧伤细腻。两者都通过自然表达情感,但情感基调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帮助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与主题。
  • 《古诗词鉴赏》:介绍古诗词的鉴赏技巧和方法,适合初学者阅读。

相关查询

分韵赋古松得青字 夜行潭溪上念仲原致中乔年茂元伯达皆有入山 寄蜀二首 吕居仁挽词三首 山阴作 园蔬十咏·芋 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九 双树 筑室 致中惠瓜因成二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边无沿 接不上茬 阜字旁的字 全狮搏兔 禀令 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胼手胝足 包含辱的成语 髟字旁的字 包含或的词语有哪些 鼎字旁的字 缓脉 洞无城府 期节 止字旁的字 扼吭拊背 采字头的字 五陵英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