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雪台》

时间: 2025-05-07 09:03:03

诗句

白昼俯层台,千山万山月。

若不犯高寒,安知此奇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3:03

原文展示:

白昼俯层台,千山万山月。
若不犯高寒,安知此奇绝。

白话文翻译:

白天俯视着高台,千山万山上都挂着明月。
如果不经历严寒的高处,怎么能知道这番绝妙的景色?

注释:

  • 白昼:白天,光明的时刻。
  • :俯视,向下看。
  • 层台:高台,层层叠叠的高处。
  • 千山万山:形容山的数量极多,广阔的山脉。
  • :明月,象征着美丽的景象。
  • 若不:如果不。
  • 犯高寒:遭遇高处的寒冷,指高山上的严寒气候。
  • 安知:怎么能知道。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千山万山”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意象相似,体现了对壮美自然景观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

《雪台》创作于诗人游历高山之际,受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高处美景的感悟及体验。此诗反映了诗人对高寒环境的敬畏与向往。

诗歌鉴赏:

《雪台》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白天高台上的景象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高寒环境所带来的独特体验。开头“白昼俯层台”以“白昼”描绘出明亮的氛围,给人一种清新、明亮的感觉,而“千山万山月”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月光洒落在无数山峦上的美丽景象。这里的“月”不仅仅是自然景象,更是诗人心境的映射,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接下来的“若不犯高寒,安知此奇绝”则引导读者思考,只有经历过高寒的挑战,才能真正体会到自然之美的绝妙。这句诗不仅是对外界景象的描述,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传达,强调了经历与感悟的重要性。在高寒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的生机与美丽,恰恰是因为他敢于迎接挑战,超越自己的局限。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又蕴含着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白昼俯层台”:白天时,俯视高台,展现出一种高远的视野。
    2. “千山万山月”:形容明月洒落在无数山峦上,创造出壮丽的夜景。
    3. “若不犯高寒”:如果不敢于面对高山带来的寒冷。
    4. “安知此奇绝”:怎么能体会到如此美妙的景象呢?
  • 修辞手法:

    • 对仗:第一句与第二句形成对比,构建起高远的意境。
    • 比喻:将月光比作美景的代表,增强了诗的意象。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经历挑战后才能领悟到自然之美和人生的绝妙,提倡一种勇于探索和体验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层台:象征着高远的追求与理想。
  • 千山万山:代表着自然界的广阔与丰富,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
  • :象征着宁静与美好,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层台”指的是什么?

    • A. 河流
    • B. 高山
    • C. 建筑物
  2. 诗人的心境在“若不犯高寒”中体现了什么?

    • A. 追求舒适
    • B. 敬畏自然
    • C. 勇于挑战
  3. 诗中“千山万山月”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 A. 生活的单调
    • B. 自然的壮丽
    • C. 人生的苦恼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比较曾几的《雪台》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描绘了高处的壮丽景色,但前者更强调经历与感悟,后者则侧重于壮阔的视野与历史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反义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瑞龙吟·大石春景 还京乐(大石)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一落索(双调·第二) 玉楼春(大石·第三) 楚村道中 其一 丹凤吟(越调) 蝶恋花(商调柳·第三) 谩成 其二 华胥引·秋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酉字旁的字 突冲 众议成林 亅字旁的字 扪隙发罅 一坐之顷 辇运 外繇 幾字旁的字 两厢情愿 韫玉待价 立字旁的字 无穷大量 大字旁的字 包含臼的词语有哪些 紫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