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8:11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
苏轼 〔宋代〕
为余远致殷勤,瑞草桥边老人。
红带雅宜华发,白醪光泛新春。
这首诗是写给远道而来的朋友们的,表达了对他们的热情款待和欢迎。诗中提到的“瑞草桥旁的老人”象征着长者的智慧和经验,而“红带”则表明他们的身份和气质。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新春的气息。
“瑞草桥”并非历史上的真实存在,而是诗人用来象征良好的环境和气候。诗中提到的“老人”,可能暗指那些有智慧的人,或是长辈的形象。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自然著称,深受后人喜爱。
此诗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其人生的成熟阶段,内心积蓄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借助对朋友的款待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苏轼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春天的欣赏。诗的前两句将重点放在对朋友的热情接待上,体现了苏轼的好客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的“瑞草桥边老人”形象生动,既是对自然的描绘,也是对生活智慧的向往。接下来的“红带雅宜华发”,通过对色彩的对比,表现出友人身份的高贵和他们的精神面貌。最后一句“白醪光泛新春”则以酒喻春,寓意着新的开始和生活的美好。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友人的热烈欢迎,又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充满了温暖和希望。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展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瑞草桥边老人”中的“老人”象征什么?
“白醪光泛新春”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