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燕支寄杜位》

时间: 2025-04-30 19:18:38

诗句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18:38

原文展示:

过燕支寄杜位
唐代:岑参

燕支山西酒泉道,
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
忆君不见令人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过燕支山,途经酒泉的道路时,北风卷起沙尘,白草摇曳的情景。长安在阳光的边际遥遥可见,思念朋友杜位的心情,让人感到岁月的流逝与愁苦。

注释:

  • 燕支山:位于今甘肃省,是古代通往西北的要道。
  • 酒泉道:指通往酒泉的道路,酒泉是古代西北重要的军事和商贸重镇。
  • 北风:象征着寒冷与孤寂。
  • 白草:冬季枯萎的草,象征着荒凉与凋零。
  • 长安:唐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思念。
  • 忆君:思念朋友的情感。

典故解析:

杜位:杜位是诗人的朋友,二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诗中通过思念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怀念。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常见,体现了士人之间的情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字与之,号青莲,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甘肃。岑参的诗作多描写边塞风光、征战生活及思乡情感,风格豪放、奔放。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岑参出征之际,过燕支山时,身处异乡,心系长安与朋友,体现出当时士人对故土和亲友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岑参的《过燕支寄杜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了一幅冬日荒凉的边塞画面。诗的开头描绘了北风呼啸,沙尘弥漫的景象,给人以孤寂和萧条的感觉。“白草”二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凋零,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忧伤。在长安的遥远与模糊的日光映衬下,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显得深刻而真挚。

诗的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对好友杜位的思念。长安的遥远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而“忆君不见令人老”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叹。诗人在艰苦的征途上,面对风沙和孤独,心中不禁涌起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表现出一种深沉而感人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是对友谊的珍视,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燕支山西酒泉道:描述了诗人所经过的地理位置,指向了边塞的荒凉景象。
  2. 北风吹沙卷白草:北风的呼啸与沙尘的翻滚,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现出自然的严酷。
  3. 长安遥在日光边:长安的遥远,让人感到思念的无奈,日光的描写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4. 忆君不见令人老:思念朋友的苦楚,传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北风像有生命一样,呼啸而过,增强了气氛的渲染力。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 象征:长安象征着繁华与思念,白草象征着衰败与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岑参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士人对故乡、友谊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燕支山:边塞风景,象征着孤独与艰辛。
  • 北风:象征着寒冷、凄凉的情感。
  • 长安:象征着繁华与思念,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草”主要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凋零
    C. 友谊

  2. 诗人思念的对象是谁?
    A. 杜位
    B. 朋友
    C. 家人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 岑参与王之涣的边塞诗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边塞生活的描绘,但岑参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王之涣则更突出边塞的壮阔景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岑参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宿吴江县 桂隐纪咏·俯巢轩 携得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 偶成 池上木芙蓉欲开述兴二首 玉照东西两轩有红梅及千叶缃梅未经题咏倒用 山堂 药溪 登梅桥望桂隐 夏日南湖汎舟因过琼华园六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据点 阜字旁的字 涵肆 八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背公循私 文牍主义 漫天风雪 齐字旁的字 匸字旁的字 夹漷先生 待字闺中 品头论足 冥然兀坐 狮子搏象兔,皆用全力 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