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1:5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1:58:38
作者: 晏几道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当时月下分飞处,依旧凄凉。
也会思量。不道孤眠夜更长。
泪痕揾遍鸳鸯枕,重绕回廊。
月上东窗。长到如今欲断肠。
在那个月光下分离的地方,依然感到凄凉。
时常会思念,不想夜晚孤独的睡眠更是漫长。
泪痕洒满了鸳鸯枕,反复在回廊中徘徊。
月亮升起在东窗,直到如今让我心如刀割。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鸳鸯枕”暗示了恋人的关系和对爱情的思念。
作者介绍: 晏几道,字叔原,号晚晴,北宋著名词人,以其婉约派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多表达对爱情、人生的感慨,风格清新而细腻。
创作背景: 该词作写于宋代,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伤感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出当时社会中人们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采桑子》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表达了恋人之间因离别而产生的思念与痛苦。开篇“当时月下分飞处”,即点明了分离的场景和时间,月光下那种凄凉的氛围令人印象深刻。接着“也会思量”一语,传达了对过往情景的不断回忆与思念,仿佛在告诫读者,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心中的情感依然鲜活。之后,作者用“泪痕揾遍鸳鸯枕”形象地描绘出因思念而留下的泪痕,显示出深切的痛楚和无奈。
整首词的意象清晰而生动,月亮、鸳鸯枕、回廊等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最后一句“长到如今欲断肠”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对失去的深切哀痛,令人感同身受。晏几道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使这首词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现了离别后的思念与孤独,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情感真挚而深刻,体现了人们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情感的层次,使得整首词在情感传达上更为丰富。
诗词测试:
诗中的“月”在这里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思念与孤独
c) 生命的希望
“泪痕揾遍鸳鸯枕”中“鸳鸯枕”象征什么?
a) 夫妻情深
b) 友谊
c) 孤独
诗中“欲断肠”的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失落与痛苦
c) 无奈
答案: 1-b,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晏几道的《采桑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爱情和离别的思考,但晏几道的作品更侧重于思念的痛苦,而李清照则更为细腻地描绘了离别后的情感波动。
通过对《采桑子》的深入分析,读者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情感与意象,还能体会到古代词人细腻的内心世界与深切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