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2:43
题槎河山庄亭壁
作者: 刘必显 〔清代〕
十年尘梦冷渔矶,又向滩头理钓丝。
久客乍归鸥作伴,短墙半缺水为篱。
月明松影窥窗际,夜静溪声到枕时。
独坐悠然成大觉,挑镫拂壁一题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过十年的漂泊,回到渔矶边,重新整理钓鱼的丝线。作为久在外的旅客,刚回来时,有海鸥相伴,短墙的一部分缺失,水流作为篱笆。月光明亮,松树的影子透过窗子,夜晚宁静,溪水的声音传到枕边。独自坐着,悠然自得,心中豁然开朗,点燃灯火,轻轻拂去墙壁,写下一首诗。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更多的是抒发个人的情感与归属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归乡后的安宁与思考,渴望表达内心的感悟。
刘必显,清代诗人,生于官宦家庭,自幼接受良好教育。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离乡游历之后,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描绘的渔矶、海鸥与溪水,体现了他对安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刘必显的《题槎河山庄亭壁》是一首充满自然情趣和哲理思考的作品。诗的开头以“十年尘梦冷渔矶”引出,十年的漂泊如同一场冷梦,诗人用“尘梦”这个词,生动地表达了经历的无奈与惆怅。接着提到“又向滩头理钓丝”,表现出一种归乡后的宁静与平和,似乎在重新寻回生活的乐趣。
诗中“久客乍归鸥作伴”,描绘了久在外游子的孤独与归属感,海鸥的出现似乎是对他情感的回应。短墙与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亲密与和谐,仿佛把生活的界限都模糊了。
“月明松影窥窗际,夜静溪声到枕时”,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静谧与自然的美好,月光与松影交织,溪水声如低语,令人心神宁静。最后“独坐悠然成大觉,挑镫拂壁一题诗”,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的升华与创作的渴望,独处时的沉思让他感到一种大觉悟,仿佛在这宁静的夜晚,创作成了他与自然沟通的桥梁。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蕴含了丰厚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内心的深刻理解。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归乡后的情感与思考,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创作的激情。
诗中的“十年尘梦”主要指什么?
A. 生活的烦恼
B. 旅行的乐趣
C. 归乡的期待
D. 诗人的梦想
“月明松影窥窗际”中,松影的作用是什么?
A. 增加诗歌的神秘感
B. 提升诗歌的音乐性
C. 表达夜晚的宁静
D. 突出诗人的孤独感
“挑镫拂壁一题诗”中的“拂壁”指的是什么?
A. 撑起墙壁
B. 拂去尘土
C. 增强墙壁的美感
D. 画上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