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2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24:12
《洞仙歌》
作者:赵子发(宋代)
荒山明月,下有云来去。
深夜纤毫静可数。
问古今底事,留此空光,
修月户犹是当年玉斧。
思君持羽扇,来伴微吟,
水珮风环饮松露。
待勾漏丹成,约与轻飞,
人间世不知归处。
更长啸余声振林谿,
见乱红惊飞,半岩花雨。
在荒凉的山中,明亮的月光照耀,下面的云彩时而来,时而去。
在深夜里,寂静得连微小的声音都能分辨。
我想问古往今来的事情,留下这空灵的光辉,
那修理月亮的门,依然是当年用玉斧雕刻的。
思念你持着羽扇,来伴我轻声吟唱,
水中的珠子,风中环绕着饮松露的清幽。
等待丹药炼成,约定一起轻盈飞翔,
人间却不知道归宿在哪里。
我更长地啸叫,余音在林间溪水中回荡,
看到纷乱的花瓣飞舞,半山岩石上落下花雨。
赵子发,字君贞,号太和,宋代词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为山水田园题材,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
《洞仙歌》创作于赵子发游历山林之际,表现了他对孤独与自然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思念。此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诗歌寻求心灵的宁静与慰藉。
《洞仙歌》是一首充满了自然气息与哲思的诗作。诗人以荒山明月为背景,描绘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表现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月光的清辉和云彩的变幻,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深邃的意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对自然和时间的感悟。
诗中,诗人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他期待与友人一同吟唱,分享这份宁静与美好。诗人在等待丹药成就的过程中,似乎在探索生命的意义,暗示了对长生的渴望和对人世间归宿的迷茫。
最后两句“更长啸余声振林谿,见乱红惊飞,半岩花雨”,通过长啸和飞舞的花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对自然美的感悟,形成了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使整首诗歌在宁静中透出一丝动感,令人回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在孤独的环境中,诗人通过与自然的对话,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归宿。
《洞仙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月户”象征什么?
诗中“待勾漏丹成”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