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诗绝句十七首》

时间: 2025-04-30 01:11:20

诗句

蛙行动萍叶,误观作游鱼。

稍稍引两股,已变科斗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11:20

原文展示:

蛙行动萍叶,误观作游鱼。
稍稍引两股,已变科斗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青蛙在浮萍上活动,误以为浮萍下是游动的鱼。随着青蛙的动作,浮萍稍微分开,仿佛变成了科举考试的卷子。

注释:

  • :青蛙,水中常见的动物。
  • 行动:移动或活动。
  • 萍叶:浮萍的叶子,漂浮在水面。
  • 误观:误以为,看错了。
  • 游鱼:在水中游动的鱼。
  • 稍稍:稍微,轻微地。
  • :拉动,牵引。
  • 两股:两条水流或水波。
  • 已变:已经变成。
  • 科斗书:指科举考试的卷子,用以比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弼,号止庵,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乡村生活。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梅尧臣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观察和对文字的思考,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科举)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青蛙在浮萍上的活动,表现出一种生动的自然场景。开头两句用青蛙和浮萍的互动,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动。青蛙的动作看似简单,却引发了对水中世界的误解,这种误解不仅仅是对物象的错觉,也是对人类社会中科举制度的隐喻。随着青蛙的引动,浮萍分开,似乎让人联想到科举考试中的卷子,暗示了文化与教育的变迁。整首诗在简单的描绘中,蕴含了深刻的社会寓意,表现了梅尧臣作为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蛙行动萍叶:描绘青蛙在浮萍上的活动,生动形象。
  2. 误观作游鱼:青蛙的动作令其误以为浮萍下有鱼,体现了自然与人生的错觉。
  3. 稍稍引两股:青蛙的轻微动作引起水波的变化,暗示微小的变化也能引发大的反响。
  4. 已变科斗书:最后一句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文化(科举)相联系,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浮萍比作科举考试的卷子,隐喻文化与教育。
  • 拟人:青蛙的动作仿佛具有了思考与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观察自然,引发对人类文化和教育的深思,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与人文的辩证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的生命力与活力。
  • 萍叶:象征浮躁与表象的事物。
  • 游鱼: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科斗书:代表着传统文化与教育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青蛙在什么地方活动?

    • A. 河岸
    • B. 浮萍
    • C. 荷叶
    • D. 沙滩
  2. “误观作游鱼”中的“误观”是什么意思?

    • A. 误解
    • B. 正确理解
    • C. 观察
    • D. 观看
  3. 诗中“科斗书”指的是什么?

    • A. 书籍
    • B. 科举考试
    • C. 笔记
    • D. 小说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梅的诗更侧重于自然观察与社会隐喻,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解佩令 解佩令 依秋体十日词之九 解佩令·见玉簪花,凄然有作,时仲弟殁已五阅月矣 解佩令 彊村老人画像将供奉浙江芦花秋雪庵,名人题咏遍于襟袖,某君嘱余补白,为填此阕 解佩令 七夕立秋 解佩令·心清养浩 解佩令 吧灯蛾 解佩令 柳 解佩令 春草二首 其二 解佩令 春草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区的词语有哪些 谪客 非字旁的字 包含耗的成语 酬地 一人拼命,万夫莫当 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语不惊人死不休 预前 惊世骇目 斗字旁的字 龙屈蛇伸 利灾乐祸 丽亿 門字旁的字 亠字旁的字 重禄 包含分的词语有哪些 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