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9:2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9:21:32
寄西京通判宋次道学士
梅尧臣 〔宋代〕
当时交友都无几,欲问懽娱亦异今。
花接上林新木变,水分清洛旧池深。
嵯峨嵩色云常在,窈窕宫墙草又侵。
修竹千竿白家寺,昔年题处可能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变迁的感慨。诗中提到当年交友不多,如今想问过去的快乐也已不再。上林苑中的花木已焕然一新,洛水的清澈与旧日的池塘深邃形成对比。嵩山的高峻常伴云雾,而宫墙下的草木又悄然侵入。千竿修竹映衬着白家寺,往年题刻的地方依然可以找到。
梅尧臣(1002-1060),字梦符,号白云,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古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这首诗写作于梅尧臣的晚年,表达了他对友人和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人情的冷暖。
梅尧臣的《寄西京通判宋次道学士》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的“当时交友都无几”道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表达了对过去友谊的追忆。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展现出时间的变化,花木的新旧、池水的清深,暗示着人事的变迁。
尤其是“嵯峨嵩色云常在,窈窕宫墙草又侵”,将自然和人文景观巧妙结合,既有高远的山色,又有幽深的宫墙,展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最后一联“修竹千竿白家寺,昔年题处可能寻”将个人记忆与自然景色交融,留下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追忆的余韵。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梅尧臣的诗歌技巧,更透露出对友谊、时光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的回忆和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人生的孤独与对过去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上林苑”代表什么?
诗中“修竹千竿白家寺”中的“修竹”象征了什么?
诗人的情感主要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