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6: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6:26
感愤
陆游 〔宋代〕
今皇神武是周宣,谁赋南征北伐篇?
四海一家天历数,两河百郡宋山川。
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京洛雪消春又动,永昌陵上草芊芊。
如今皇帝的神武之力犹如周宣王,谁又能为南征北伐写下诗篇?
四海之内本是一个大家庭,天命之年,河流和百郡的山川都是我们的。
那些诸公仍然在守着和亲的政策,志士们却虚度了自己的年轻岁月!
京洛的雪消融了,春天又复苏,永昌陵上青草茵茵。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老蓑翁,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爱国志士。他的诗词作品数量众多,内容涵盖爱国、抒怀、山水等多个方面,风格豪放激昂,饱含忧国忧民情怀。
《感愤》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内忧外患,陆游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当权者和士人的失望,反映了他深切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沉思。
《感愤》是一首充满激昂情感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现状的深切忧虑与愤懑。开篇以“今皇神武是周宣”引入,借助周宣王的威武形象,暗示当今皇帝的统治力量,然而紧接着就提出了一个大问:“谁赋南征北伐篇?”这表明作者对当今政治军事状况的不满,隐约流露出对统治者的不屑与质疑。
接下来的几句,陆游用“四海一家”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国家统一的愿景,但“天历数”则暗示了天命的无常,历史的变迁让这个理想变得遥不可及。诗中“诸公尚守和亲策”,则指责当权者只顾和亲以求安稳,却忽视了国家的根本利益,致使志士们的青春年华被浪费在无所作为的策略上,表现了陆游对士人抱负被压抑的无奈与愤懑。
最后两句提到“京洛雪消春又动”,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来临,象征着希望与新的生机,但“永昌陵上草芊芊”则暗示历史的沧桑,草木再生却也掩埋了多少英雄的遗志。这种强烈的对比加深了诗的情感深度,表现出陆游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茫然。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国家现状的愤慨与对未来的忧虑,表现了陆游作为一个爱国者的深切情感。他通过对历史的思考,呼唤社会的觉醒与士人的担当,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今皇神武是周宣”中“神武”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和亲策”主要是指什么?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哪些人群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