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4:49
原文展示:
神山寺访僧 林景熙 〔宋代〕 独客无清伴,高僧住别村。 空山卓锡影,断石系舟痕。 风细松生籁,沙虚竹走根。 小亭间坐久,落日啸孤猿。
白话文翻译:
独自一人没有清雅的伴侣,拜访住在别村的高僧。 空旷的山中,高僧的锡杖影子孤独地矗立,断石上留下了系舟的痕迹。 微风轻拂,松树发出自然的声响,沙地松软,竹根穿行其中。 在小亭中静坐良久,夕阳下,孤独的猿猴发出长啸。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1242-1310),字德阳,号霁山,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淡雅。此诗描绘了作者独自访僧的情景,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林景熙选择隐居山林,寻求心灵的宁静。诗中通过访僧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高僧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作者独自访僧的情景。诗中,“独客无清伴”一句,既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也暗示了对高僧的敬仰。“空山卓锡影,断石系舟痕”描绘了山中的静谧和高僧的遗迹,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风细松生籁,沙虚竹走根”则通过自然的声音和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最后,“小亭间坐久,落日啸孤猿”以孤独的猿猴长啸作结,既表达了作者的孤独,也增添了诗的意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高僧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高僧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访僧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高僧的敬仰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独客无清伴”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快乐 C. 悲伤 D. 愤怒
“空山卓锡影”中的“卓锡影”指的是什么? A. 高僧的影子 B. 高僧的锡杖影子 C. 高僧的遗迹 D. 高僧的住所
“风细松生籁”中的“生籁”是什么意思? A. 自然的声音 B. 松树的声音 C. 风的声音 D. 鸟的声音
“落日啸孤猿”中的“啸孤猿”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快乐 C. 悲伤 D. 愤怒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