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5:0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07:24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作者:欧阳修 〔宋代〕
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
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群芳散尽之后,西湖的景色格外迷人,
残留的花瓣狼藉一地,飞舞的柳絮飘飞在空中。
垂柳在栏杆旁,整日随风摇曳。
笙歌声散尽,游人也都离去,
这才意识到春天的空虚无奈。
轻轻拉下帘子,
双燕在细雨中归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在文学上推崇“文采斐然,辞气清新”的风格,以散文和诗歌著称。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春末夏初,正值游人离去、春光渐去之时,诗人通过对西湖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游人离去后的孤独感。
这首词通过描绘西湖的春景,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感的交融。开头两句“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用“狼籍”形容残留的花瓣,生动地展现出春天的余韵。接下来的“垂柳阑干尽日风”,则将目光转向了西湖旁的垂柳,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整首词在描绘景色的同时,融入了深沉的情感,尤其是“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一句,意在传达游人离去后的空虚感,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春天的短暂。
最后的“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则用双燕归来的意象,象征了春天的再度来临和新生的希望,表现出了一种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词情感丰富,意象鲜明,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轮回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游人离去后的孤独感,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欧阳修
C. 杜甫
D. 白居易
“笙歌散尽游人去”中的“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乐器
C. 一种鸟
D. 一种酒
诗中“狼籍残红”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怒火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