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入茅山寻桓清远乃题壁诗》

时间: 2025-07-27 02:32:23

诗句

荆门丘壑多,瓮牖风云入。

自非栖遁情,谁堪霜露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2:32:23

原文展示:

荆门丘壑多,瓮牖风云入。自非栖遁情,谁堪霜露湿。

白话文翻译:

荆门附近的丘陵和沟壑很多,窗户外的风云景象都能看见。若不是追求那种隐逸的情怀,谁能忍受这霜露的湿冷呢?

注释:

  • 荆门:指荆门山,位于今湖北省,山势险峻,风景秀丽。
  • 丘壑:指山丘和沟壑,形容地形的起伏。
  • 瓮牖:指一种窗户,形状像瓮,古代建筑中常用。
  • 栖遁:隐居、逃避世俗的生活方式。
  • 霜露:指清晨的露水和夜间的霜,象征寒冷与艰苦。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没有直接引用具体典故,但“荆门”作为一个地名,体现了隐逸文化的背景,古代文人多向往隐居于山水之间,追求清静与自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萧纶,南北朝时期人,字公权,出身于名门望族,尤以其清雅的诗风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隐居的状态下,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入茅山寻桓清远乃题壁诗》以荆门的自然景象引入,开篇即描绘出一幅丘壑纵横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瓮牖”这一意象,暗示了自己身处于一个宁静而又开阔的环境之中。接着,诗人以“自非栖遁情”来表达自己之所以在此隐居的情感动机,呈现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意境深远,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追求内心自由的渴望。特别是“霜露湿”的描写,深刻地反映出隐逸生活的艰辛与冷清,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而又清高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荆门丘壑多”:描绘荆门地区山丘与沟壑的丰富多样,暗示了自然环境的优美。
    • “瓮牖风云入”:通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变化的风云,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 “自非栖遁情”:表明自己并非随意隐居,而是有其深刻的情感与追求。
    • “谁堪霜露湿”:反问句,强调了隐居生活的艰辛,只有真正向往隐逸的人才能忍受这种环境。
  • 修辞手法

    • 采用对仗手法,如“丘壑多”与“风云入”,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如“风云入”,让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渴望,反映了古代文人追求超然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 荆门:象征着隐逸的理想之地。
  • 丘壑:代表了自然的壮丽与变化。
  • 瓮牖:象征着与自然的联系与交流。
  • 霜露:代表隐居生活的艰辛与清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荆门”指的是哪里?

    • A. 湖北省
    • B. 广东省
    • C. 浙江省
  2. “瓮牖”在诗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繁华
    • B. 隐逸
    • C. 喧嚣
  3. 诗中提到的“霜露湿”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寂寞与艰辛
    • C. 热情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萧纶《入茅山寻桓清远乃题壁诗》王维《鹿柴》均描绘了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关系,但前者更强调内心的追求与情感,而后者则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人萧纶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暮春 读厓志有感 其二 读厓志有感 其一 感事 到吴 与道按田至湖山有诗凡九章次其韵 毛公坛观 与道按田至湖山有诗凡九章次其韵 题灵源寺 夏日书事 子修步屧相过属疾不能倒屣戏赠 游玲珑山因访朱氏草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巾字旁的字 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雄辩高谈 包含豨的词语有哪些 翳桑饿人 矜功伐善 黽字旁的字 夕阳亭 未知数 乡户 疋字旁的字 包含门的词语有哪些 惨淡经营 杂采众说 马字旁的字 心安理得 移治 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