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0:32
赠益府群官
作者: 卢照邻
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
单栖剑门上,独舞岷山足。
昂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
群凤从之游,问之何所欲。
答言寒乡子,飘飖万馀里。
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
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
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
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
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
羽翮毛衣短,关山道路长。
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
有一只鸟从北方的燕子飞来,向西蜀的方向飞去。
它独自栖息在剑门山上,独自在岷山的山脚下翩翩起舞。
它的身姿高昂,神态中带着古老的风范,心中却充满了新的哀怨。
群凤围绕着它飞舞,问它想要什么。
它回答说:“我是一只来自寒冷故乡的鸟,飘荡已经万余里。”
不再停留在恶木的枝头,不饮用盗泉的水。
常常思念稻谷和粮食的相遇,希望能够栖息在梧桐树上。
智者不邀请我,愚笨的人也不在意我。
因此我只能独自一人,年复一年,时光渐渐流逝。
每天晚上都忍受风霜的折磨,思念着归去洛阳。
我的羽毛和衣服都太短,关山的道路又太遥远。
明月照着游子思乡的情绪,白云迷失了我故乡的方向。
谁能借风的力量,让我一飞冲天?
作者介绍:卢照邻(约637年-约730年),唐代诗人,字季刚,号景山,扬州人。早年以诗名于世,风格清新洒脱,善用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漂泊之时,诗人以鸟的形象隐喻自己流离失所的处境,向群官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赠益府群官》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作,通过鸟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中描绘了一只孤独的鸟从北方飞往西蜀,它栖息在剑门山,展翅于岷山之上,表现出一种独立不羁的精神。诗人采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寒乡子”、“恶木枝”、“梧桐树”等,展现了他对理想栖息地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诗的结构紧凑,情感层层递进,先是描绘孤独,再转向思乡与归属的渴望。最后以“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收尾,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显示出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时代的气息。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音乐感,展现了卢照邻作为唐代诗人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鸟的孤独与漂泊,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鸟从哪个方向飞来?
诗中鸟希望栖息在哪种树上?
诗中“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