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2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25:52
衲僧家,达己灵。
有通变,解逢迎。
世人既已浊,不可自言清。
世人既已醉,不可自言醒。
和光同尘去,头头总见成。
岂不见昔年党太尉,无分无晓最分明。
在僧人的家中,悟透了内心的灵性。
有的人能通变,善于迎合。
世人已经浑浊,自己却不能自夸清白。
世人已经沉醉,自己也不能自称清醒。
与世俗同流合污,处处都能见到成就。
难道不记得昔日的党太尉,他在无分无晓中却是最清楚的吗?
作者介绍:释梵琮,宋代著名的禅宗僧侣,以其诗词而闻名。其作品多探讨佛教思想与人生哲理,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在宋代,社会动荡,宗教和世俗的关系复杂,释梵琮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俗浑浊的观察,以及对内心清醒的追求。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展示了作者对世俗的深刻洞察。开篇的“衲僧家,达己灵”,直接点出僧侣与世俗的对立,强调内心灵性的追寻。而“有通变,解逢迎”则揭示了在世俗中生存的智慧,善于应变和迎合是生存的必要之道。
接下来的句子以对比手法展开,指出世人已然浑浊,却不自知,作者通过“世人既已醉,不可自言醒”来揭示人们在世俗纷扰中迷失自我,无法清醒。最后两句则总结了诗的主题,强调与世俗的同化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暗示了历史人物的警示,提醒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刻,既有对世俗的批判,又有对自我修行的反思,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富有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的批判与自我修行的思考,强调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清醒和灵性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对世俗的看法,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与追求,形成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衲僧家”是指什么?
“世人既已醉,不可自言醒”意指?
诗中提到的“党太尉”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