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4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49:19
原文展示:
国难驱人出,家倾待子归。可能磨墨盾,其奈冷斑衣!金革三年泪,冰霜寸草晖。发肤虽不毁,犹恨故园非。
白话文翻译:
国家遭遇灾难,迫使人们离开;家庭破碎,等待儿子归来。或许能在战场上磨砺自己,但怎能忍受寒冷中破旧的衣服!经历了三年的战争,泪水如金革般坚硬;冰霜之下,微弱的阳光照耀着寸草。虽然身体未受伤害,但仍遗憾故园已非昔日模样。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煌言,明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反映时代动荡和个人遭遇,情感深沉,语言凝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明代末年,国家动荡,战乱频仍,诗人身处其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国家灾难和个人遭遇,表达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首句“国难驱人出”直接点明主题,展现了时代的动荡。次句“家倾待子归”则转入个人情感,体现了对家庭的牵挂。后几句通过“墨盾”、“斑衣”等意象,进一步强化了战乱中的艰辛和无奈。结尾“发肤虽不毁,犹恨故园非”则抒发了对故园变迁的深深遗憾,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个人遭遇反映国家命运,表达了在动荡时代中对家庭和故园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金革三年泪”中的“金革”比喻什么? A. 坚硬的泪水 B. 坚硬的金属 C. 坚硬的盾牌 D. 坚硬的石头
诗中“家倾待子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国家的忧虑 B. 对家庭的牵挂 C. 对战争的无奈 D. 对故园的思念
诗中“发肤虽不毁,犹恨故园非”表达了什么? A. 对身体的担忧 B. 对故园的遗憾 C. 对战争的恐惧 D. 对家庭的思念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