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安公房问法》

时间: 2025-04-28 12:36:02

诗句

流年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

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2:36:02

原文展示:

流年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

白话文翻译:

岁月如流水般一天天流逝,世间的事情何时才能有个终结?我尝试向东林的禅师请教,希望能将内心修炼得如同琉璃般清澈透明。

注释:

字词注释:

  • 流年:指如流水般逝去的岁月。
  • 了时:终结的时候。
  • 东林:指东林寺,著名的佛教寺院。
  • 禅伯:指禅师,佛教中的高僧。
  • 心地:指内心、心境。
  • 琉璃:一种透明、坚硬的宝石,这里比喻清澈透明的心境。

典故解析:

  • 东林问禅伯:东林寺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寺院,禅伯即禅师,指在东林寺修行的佛教高僧。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佛教禅理的向往和求教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继,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的诗作多表现对佛教禅理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流逝岁月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思考。诗人希望通过向禅师请教,修炼内心,达到心如琉璃的境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流逝岁月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思考。首句“流年一日复一日”以流水喻岁月,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次句“世事何时是了时”则进一步抒发了对世事无常、难以终结的感慨。后两句“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禅理的向往,希望通过修行达到内心清澈透明的境界。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蕴丰富,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流年一日复一日”:以流水喻岁月,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
  • 第二句“世事何时是了时”:抒发了对世事无常、难以终结的感慨。
  • 第三句“试向东林问禅伯”: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禅理的向往和求教的愿望。
  • 第四句“遣将心地学琉璃”:希望通过修行达到内心清澈透明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流年”比喻流逝的岁月,以“琉璃”比喻清澈透明的心境。
  • 拟人:将岁月拟人化为“流年”,赋予其无情流逝的特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流逝岁月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思考,以及对佛教禅理的向往和内心的修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年:比喻流逝的岁月,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
  • 琉璃:比喻清澈透明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修炼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流年”比喻什么? A. 流逝的岁月 B. 清澈的河水 C. 无情的命运 D. 美丽的风景

  2. 诗中的“琉璃”比喻什么? A. 清澈透明的心境 B. 坚硬的宝石 C. 美丽的风景 D. 无情的命运

  3. 诗人希望通过向谁请教来修炼内心? A. 禅师 B. 道士 C. 儒生 D. 医生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抒发了对离别和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继的《安公房问法》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内心修炼的向往,但张继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佛教禅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张继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继的诗作。

相关查询

鹧鸪天·七夕应江右社课 鹧鸪天 鹧鸪天三十首 其十二 磨心 鹧鸪天 其三 重游东岩寺,壁间见韩飞霞题字 鹧鸪天 鹧鸪天·杭县康家桥舟中作 鹧鸪天·冷落人间昼掩门 鹧鸪天 鹧鸪天 暴雨 鹧鸪天 除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食字旁的字 厄字旁的字 薪桂米珠 心慌意乱 发赈 艸字旁的字 不露声色 奴颜婢色 宿彦 引锥刺股 四点底的字 曳练椒房 帝国 单耳刀的字 长啜大嚼 包含企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