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1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6:06
忆秦娥 其二
作者: 王夫之 〔明代〕
残膏少。零红难待春宵晓。
春宵晓。灰飞无迹,更谁弄巧。
朦胧睡眼微萦绕。疑无疑有幽光小。
幽光小。破镜寒辉,死萤残照。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夜晚,作者感受到春天的短暂和美好即将逝去。残余的花瓣已经不多,春天的晨光来临时,花瓣难以留住。晨光初现,烟灰似乎已经飞散无踪,谁还能再去巧妙地装点这美景呢?朦胧的睡眼中,似乎有些微光萦绕,然而在我心中又不知是幻觉还是现实。那微光如同破碎的镜子洒下的寒光,只有死去的萤火虫在微弱地闪烁着。
作者介绍: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思想家,是“南明”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富有哲理,常常包含忧国忧民之情,语言简练,意象丰富。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动荡的历史时期,作者在历史的变迁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惋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忆秦娥 其二》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短暂和无常。首句“残膏少”,点明春天即将结束,花的残余让人感到惋惜。接下来的“零红难待春宵晓”,则将这种惋惜深化,春天的美好转瞬即逝,令人无可奈何。诗中对景物的描写不仅是对春光的追忆,更是对生命的思索。诗人以“灰飞无迹”来形容过去的美好如烟般消逝,反映出对美与快乐的失落感。
“朦胧睡眼微萦绕”一句,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怀念与追寻,即使在朦胧中,也有一丝微光似乎在心中闪烁。然而,接下来的“疑无疑有幽光小”,引发了对幻觉与真实的思考,诗人内心似乎被这样的微光所吸引,却又不知其真伪,突显了内心的迷惘。
最后两句“破镜寒辉,死萤残照”,将意象推向极致,破碎的镜子象征着逝去的美好,死去的萤火虫则是生命无常的隐喻。整体而言,诗中流露出一种伤感的情绪,体现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之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残膏少”中的“残膏”指的是什么?
A. 残留的花瓣
B. 残留的水分
C. 残留的香气
D. 残留的泥土
诗中提到的“幽光小”象征什么?
A. 美好的未来
B. 生命的脆弱和希望
C. 暴风雨的来临
D. 繁华的景象
“灰飞无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与惋惜
B. 喜悦与欢笑
C. 疲惫与麻木
D. 期待与希望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