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6:00
原文展示:
扶颠而持危,在天下大势。
拨乱而存亡,在国家大计。
一司一事间,未足系兴替。
马援为郡守,尚不屑烦细。
惟大姓黠羌,不容有违戾。
况为公与卿,不思大经济。
今大姓黠羌,几倍过汉世。
中有根木存,犹在加护卫。
大都如弈棋,败局如已逝。
如有一胜著,败乃以胜继。
巽当知衡权,是乃德之制。
果哉末之难,圆神妙龟筮。
愿言其吉凶,大辟天地闭。
白话文翻译:
扶持着身子,承受着危机,眼前是在天下的大势。
拨乱反正,生存与灭亡,关系到国家的大计。
单一的职务与事务,不能左右兴衰的变化。
马援担任郡守,尚且不屑于琐细之事。
唯有权贵家族狡诈阴险,绝不允许有任何的违忤。
更何况是您和我,不思考宏大的经济战略。
如今权贵世家狡诈阴险,比汉朝更加严重。
其中有根基稳固的事物,仍在加以保护。
整体如同下棋,败局如同已经过去。
如果有一个胜利显著,失败则紧随其后。
顺应变化应当明白权衡,这是德行的法则。
果然末端之事艰难,神秘的龟卦却显示了希望。
希望能预测其吉凶,广阔天地将会闭合。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包恢,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诗风闻名。他的诗作多关注国家大事,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国家动荡、权力斗争加剧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局势和权力结构的深刻分析,展现了包恢对当时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诗中使用了“扶颠而持危”的形象,传达出一种脆弱的状态,仿佛整个国家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接着,诗人提到马援作为郡守不屑于琐事的态度,暗示当权者应该关注国家的根本问题,而不是被琐事牵绊。
诗中提到的“黠羌”则是对权贵家族的批评,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中权力腐败和利益争夺的失望。诗人希望能够有一个“吉凶”的展望,暗示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激发读者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围绕国家的存亡与个人的责任,强调了治理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不安。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马援”为何人?
“黠羌”主要指的是?
诗中“扶颠而持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将进酒》,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二者同样关注于时局与人生。
诗词对比:包恢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在对国家兴亡的关注上有相似之处,但包恢更偏重权力的分析,而杜甫则更多关注民生的苦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