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0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03:01
镫濛濛。夜濛濛。旧梦如烟一万重。那人何处逢。恨应同。誓应同。同礼心经同听钟。他生休更慵。
灯光昏暗,夜色朦胧,往日的梦境如烟雾般重重叠叠。那个人又在何处相逢呢?彼此的恨情应是相同,誓言也是相同。我们同样虔诚地听着钟声,然而在他生中,只能再懒散一生。
作者介绍:潘飞声,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为抒情诗,风格细腻,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庚寅年八月,诗人自海外归来,住在“长相思室”,感怀旧梦与相思之情,表达了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无奈。
潘飞声的《长相思·庚寅八月二十四夜自海外归,宿长相思室,感赋二解 其二》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而引人入胜。整首诗在夜色朦胧的氛围中展开,灯光暗淡,梦境重重,表达了诗人对昔日情感的追忆与思念。首句“镫濛濛,夜濛濛”以对仗的方式,营造出一种模糊而又浪漫的夜晚氛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不安。
“旧梦如烟一万重”,这里将梦境比作烟雾,形象地反映出梦的虚幻与缥缈。接下来的“那人何处逢”,则引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暗示着距离带来的无奈与渴望重逢的情感。整首诗在情感上展现出一种对过往的缅怀与对未来的无力感,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诚与对命运的无奈。
而“恨应同,誓应同”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爱情的复杂性,尽管彼此的誓言与怨恨都是相同的,但在现实中却无法共度余生。最后一句“他生休更慵”更是道出了对未来的消极情绪,仿佛在预言着再无机会重逢的命运。
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深沉的相思之情,令人感受到诗人在爱情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镫濛濛”意指:
诗中的“那人何处逢”表达了什么情感?
“恨应同,誓应同”中的“同”字,表示: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