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陶杂诗十一首》

时间: 2025-07-29 13:09:22

诗句

斜日照孤隙,始知空有尘。

微风动众窍,谁信我忘身。

一笑问儿子,与汝定何亲。

从我来海南,幽绝无四邻。

耿耿如缺月,独与长庚晨。

此道固应尔,不当怨尤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3:09:22

和陶杂诗十一首

原文展示:

斜日照孤隙,始知空有尘。
微风动众窍,谁信我忘身。
一笑问儿子,与汝定何亲。
从我来海南,幽绝无四邻。
耿耿如缺月,独与长庚晨。
此道固应尔,不当怨尤人。


白话文翻译:

夕阳斜照在寂静的角落,才发现空中竟然浮尘。
微风轻轻吹动着周围的每一个细节,谁会相信我已经忘却了自己的存在。
我微笑着问我的孩子,你到底和我有什么关系。
从我来到海南这个地方,四周幽静,孤独无邻。
我像那缺了一角的明月,只有晨星陪伴。
这条路本该如此,不应该怨恨他人。


注释:

  • 孤隙:指寂静的角落或缝隙,象征孤独。
  • 空有尘:意为空中有浮尘,暗示人世间的虚无与尘世烦扰。
  • 众窍:指周围的细微事物。
  • 忘身:意为忘却自我,沉浸于自然之中。
  • 幽绝:形容环境的幽静与隔绝。
  • 长庚:指晨星,象征希望与光明。
  • :此处指人生的道理或处世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和陶杂诗十一首》是苏轼在遭受政治打压、被贬海南时创作的。此时的他面临孤独与失落,但又试图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与慰藉。


诗歌鉴赏:

此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深刻体验与思考。开篇的“斜日照孤隙”描绘了夕阳的余晖照射在静谧的角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氛围。随后的“始知空有尘”则通过细腻的观察,表现出即使在静谧中,尘世的烦扰依然存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微风动众窍”中,微风成为引发思考的契机,诗人似乎在问询周围的事物,探寻自我存在的意义。他与“儿子”的对话,既是对亲情的反思,也暗示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

接下来的“幽绝无四邻”进一步强调了孤独的状态,诗人位于海南这样一个偏远的地方,四周没有邻人,让他更加感受到内心的孤寂。最后两句“耿耿如缺月,独与长庚晨”,通过明月与晨星的意象,表现出诗人虽孤独但依然保持对光明的向往,表明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在表达孤独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在困境中不怨天尤人,而是努力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斜日照孤隙”:夕阳斜照,描绘一种宁静的场景。
    • “始知空有尘”:即使在宁静中,也难免尘世的烦恼。
    • “微风动众窍”:微风带动周围的细节,引发思考。
    • “谁信我忘身”:质疑他人对自身状态的理解。
    • “一笑问儿子”:与孩子对话,反映家庭关系。
    • “与汝定何亲”: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从我来海南”:讲述自身的孤独经历。
    • “幽绝无四邻”:强调孤独的环境。
    • “耿耿如缺月”:用明月的意象表达孤独感。
    • “独与长庚晨”:晨星伴随,象征希望。
    • “此道固应尔”:人生的道理,本该如此。
    • “不当怨尤人”:不应怨恨他人,强调内心的修养。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缺月”,通过比喻增强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诗在语言的节奏感上有一定的对仗工整。
    • 拟人:微风被赋予了动人的特性,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在于孤独与自省,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即使在困境中也能保持清醒与理智的态度。


意象分析: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宁静。
  • :代表世俗的烦扰与虚无。
  • 微风:象征自然的轻柔与生命的流动。
  • 明月与晨星:象征孤独中的希望与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斜日照孤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忧伤
    B. 宁静
    C. 兴奋

  2. 诗人提到的“幽绝无四邻”是指什么? A. 人生的选择
    B. 孤独的环境
    C. 家庭的温暖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抱怨他人
    B. 对孤独的思考与反省
    C.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孤独与自我对话。

诗词对比:
苏轼与陶渊明的作品都涉及对自然与内心的探索,但苏轼的诗在孤独中更强调内心的自省,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对自然的享受与归属感。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研究》

相关查询

席上作 晚闻庭树鸦鸣有感 杂题 病酒戏作 北窗即事 元日读易 登拟岘 梦游 夜赋 冬日观渔猎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白字旁的字 连街倒巷 臣字旁的字 欠字旁的字 出恭牌 昏淡 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一块儿 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艰深晦涩 跅幪不羁 先得我心 嚘咿 触目伤怀 皿字底的字 川字旁的字 日中必昃,月满必亏 包含渠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