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4:3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32:50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作者: 苏轼 〔宋代〕
昔饮雩泉别常山,
天寒岁在龙蛇间。
山中儿童拍手笑,
问我西去何当还。
十年不赴竹马约,
扁舟独与渔蓑闲。
重来父老喜我在,
扶挈老幼相遮攀。
当时襁褓皆七尺,
而我安得留朱颜。
问今太守为谁欤,
护羌充国鬓未斑。
翔自言在熙河作屯田有功,
躬持牛酒劳行役,
无复杞菊嘲寒悭。
超然置酒寻旧迹,
尚有诗赋镵坚顽。
孤云落日在马耳,
照耀金碧开烟鬟。
邞淇自古北流水,
跳波下濑鸣玦环。
愿公谈笑作石埭,
坐使城郭生溪湾。
在常山饮过雩泉后分别,寒冷的天里,岁月在龙蛇间流转。山中的孩子们拍手欢笑,问我西去何时再回来。十年来未曾赴约竹马之行,独自一人与渔夫的蓑衣闲适。再次回到这里,乡亲们高兴我还在,搀扶着老人和孩子们相互攀援。当年襁褓中的婴儿如今高如七尺,而我怎么能够留住红颜?问如今的太守是谁呢?护羌的职责让他满头白发。霍翔自言在熙河屯田有功,亲自持牛酒为劳作的士兵接风,已不再像杞菊那样嘲笑寒冷的困苦。超然台上设酒寻访旧迹,还有诗歌被镵刻得坚硬而顽固。孤云落日照在马耳,光辉照耀着金碧辉煌的烟霞。邞淇自古就是北方的流水,波涛跳跃在溪流下鸣响着铃铛。愿您与我谈笑,在石埭之上,使城郭生出溪湾的景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苏洵之子,苏辙之兄,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生动著称,风格多样。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给太守霍翔,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乡民的关心和对旧日生活的追忆。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通过描绘个人的经历与感受,展现了苏轼对乡土情怀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开篇以“昔饮雩泉别常山”点出与故友的离别,随后描绘了山中儿童的欢笑声,生动地传达出一种天真无邪的气氛,与后文的感伤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回忆十年未曾赴约,表明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在对比自身与乡亲的变化时,诗人使用“襁褓皆七尺”的比喻,强调了时光的无情与自身的衰老。接着引入霍翔的形象,表现了他在屯田中的辛勤与奉献,反映出对国家的关心与责任感。整体看,诗歌不仅表达了对个人经历的思考,也蕴含了对社会的关注与对未来的希望。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雩泉”是什么?
A) 一种饮料
B) 一个地方
C) 祭雨的泉水
诗中“十年不赴竹马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现在的满足
诗中提到的“太守”为谁?
A) 苏轼
B) 霍翔
C) 乡亲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更注重人际关系与乡土情感,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豪情与自由的追求,两者虽然风格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