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4:44
百骑巴图鲁,千员默尔庚。
雕弧随月满,长剑倚霜鸣。
失策凭垂仲,抛戈耻戴绷。
由来古佛国,持护仗天兵。
百骑的勇士如同巴图鲁(英雄),千名士兵如同默尔庚(精锐)。
雕刻的弓箭在明月下显得分外圆满,长剑靠在霜雪上发出清脆的鸣响。
失策之时依赖于垂仲(古代名将),抛弃武器的耻辱使我受尽折磨。
自古以来就有佛国存在,天兵在此守护着这片土地。
和瑛,清代诗人,生活在康熙年间,擅长诗词,风格多样,常以豪放激昂的气魄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涉及历史和战事,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对西藏的统治与管理阶段,作者通过描绘护送参赞海公赴藏的场景,表达对边疆安定的期许和对士兵勇敢精神的赞美。
这首诗以壮丽的景象和豪迈的气势展开,展现了清代边疆军队的英勇与忠诚。诗中“百骑巴图鲁,千员默尔庚”开篇便用对仗的句式,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军队景象,展现了士兵们的英勇与气概。接着“雕弧随月满,长剑倚霜鸣”,通过描绘武器在月光下和霜雪中的状态,渲染出一种冷峻的美感,既表现了武器的锋利,也暗示了战争的严酷。“失策凭垂仲,抛戈耻戴绷”则流露出对军队策略失误的反思,表达出一种对战士的关心和对荣誉的重视。最后以“由来古佛国,持护仗天兵”收尾,强调了守护这片土地的神圣使命,流露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勇士的赞美。
全诗以边疆军队的勇敢为主线,表达了对士兵的赞美和对和平的渴望,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与责任感。
“百骑巴图鲁”中的“巴图鲁”指什么?
A) 英雄
B) 城市
C) 战争
诗中描绘的“雕弧”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美感
B) 战斗
C) 平静
“持护仗天兵”中的“天兵”象征什么?
A) 战斗
B) 保护
C) 进攻
可以对比和瑛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现了对豪迈精神的追求,但和瑛更注重对边疆战士的描绘,而李白则更多关注于人生的哲理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