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江月·送别》

时间: 2025-05-07 06:49:41

诗句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

旧官何物与新官。

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

使君才气卷波澜。

与把新诗判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9:41

原文展示

西江月·送别
苏轼 〔宋代〕

昨夜扁舟京口,
今朝马首长安。
旧官何物与新官,
只有湖山公案。
此景百年几变,
个中下语千难。
使君才气卷波澜,
与把新诗判断。

白话文翻译

昨夜我乘小船在京口停泊,
今天早上马头已经指向长安。
旧官与新官有什么区别呢?
只有湖山的公案可以说。
这幅景色经过百年的变化,
其中的言语千难万难。
使君的才华如波澜壮阔,
让我们来一起评价新诗的风采。

注释

字词注释

  1. 扁舟:小船。
  2. 京口:指的是京口(今江苏镇江),一个水路交通要道。
  3. 马首:马的头,指方向。
  4.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今陕西西安。
  5. 公案:公事或公文,这里指的是湖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事迹。
  6. 使君:指代对友人的称呼,带有敬意的称谓。

典故解析
“使君”可指代某位具体的朋友或同僚,常常用于道别时的称呼,体现出对彼此情谊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词、书法等多个领域,风格独特,情感真挚。苏轼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而著称。

创作背景
《西江月·送别》创作于苏轼流亡期间,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此时,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心中感慨万千,既有对故土的怀念,也有对新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西江月·送别》是一首抒情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中通过对“昨夜”和“今朝”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开篇的“昨夜扁舟京口”描绘出一幅悠然自得的画面,仿佛在诉说着对往日宁静生活的怀念。而接下来的“今朝马首长安”,则透露出他必须面对新的旅程和生活的无奈。

诗中提到“旧官何物与新官”,不仅反映出对官场的冷静观察,也暗含了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在这份感伤中,诗人并没有沉湎于失落,而是通过“湖山公案”回归自然与心灵的解脱。接下来的“此景百年几变”,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环境的变迁,似乎在劝诫自己要勇于面对变化。

最后两句“使君才气卷波澜,与把新诗判断”不仅是对友人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期待。这首诗以友谊为纽带,交织着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使其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夜扁舟京口:回忆昨夜的宁静,乘坐小船停靠在京口。
  2. 今朝马首长安:今晨已经开始新的旅程,马头指向长安,象征着新的方向。
  3. 旧官何物与新官:在旧官与新官之间,物质的差别并不明显,暗示对官场的无奈。
  4. 只有湖山公案:唯一可以寄托的,只有湖光山色的自然景观。
  5. 此景百年几变:这幅景象经历了百年的变化,表明时间的流逝。
  6. 个中下语千难:其中的言语难以表达,感慨万千。
  7. 使君才气卷波澜:对友人的才华感到钦佩,仿佛波澜壮阔的气势。
  8. 与把新诗判断:邀请友人一起评价新的诗作,体现了对文学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使君的才华比作波澜,形象生动地表达其才华的非凡。
  • 对仗:诗中体现出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的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在友人的离去中,反思自己的人生,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暗示着即便面临变迁,仍需勇敢前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扁舟:象征自由和宁静。
  2. 马首:象征旅途与方向,暗示新的生活。
  3. 湖山:指代自然的美,象征心灵的寄托。
  4. 公案:代表人文历史的积淀,暗示对往事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对于“昨夜扁舟京口”,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这一意象?
    A. 繁华都市
    B. 宁静水边
    C. 高山流水

  2. “使君才气卷波澜”中的“波澜”是用来比喻什么?
    A. 友人的性格
    B. 友人的才华
    C. 自然的景色

  3. 诗中提到的“长安”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西安
    C. 南京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表达送别友人的情感,充满豪情与悲壮。
  • 杜甫《赠花卿》:同样展现友情与人生变迁的主题。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送别诗,前者更倾向于沉思与感慨,后者则显得豪放与激昂。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苏轼诗词全集》
  2. 《宋代文学概论》
  3. 《古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的深入解析,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西江月·送别》的美感与深意。

相关查询

新荷 首春感怀 早春侍皇太子游东苑池上呈青坊诸公 闻笛 转应词(二首) 题倪云林画赠因师 背面美人图 送前进士夏尚之归宜春 舟中早行 美人扑蝶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逆耳忠言 骇人闻见 制子 王字旁的字 鸭嘴船 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米字旁的字 官结尾的成语 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 車字旁的字 不夷不惠 广字头的字 中户 匕字旁的字 雄材伟略 四清六活 茫然费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