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9:02
东邻主人游不归,悲歌夜夜闻春相。
门前人闹马嘶急,一家喜气如春酿。
王事何曾怨独贤,室人岂忍交谪谤。
大儿踉蹡越门限,小儿咿哑语绣帐。
定教舞袖掣伊凉,更想夜庖鸣瓮盎。
题诗送酒君勿诮,免使退之嘲一饷。
邻居的主人出游未归,哀伤的歌声夜夜传来,仿佛春天的相思。
门前人声喧哗,马儿急促嘶鸣,一家人的喜庆气氛就像春天的美酒。
王朝的事务何曾埋怨那位独具贤能的人,室内的人岂会忍心交口诽谤?
大儿跌跌撞撞越过门槛,小儿在绣帐前咿呀学语。
定要让她们在夜里舞动衣袖,越发想起厨房里瓮中发出的鸣声。
我在这诗中送上酒,君子请不要嘲笑,免得让人退却而嘲弄一番。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兼具豪放与细腻,情感真挚,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表达了他对家庭的思念与对邻居生活的观察,反映了他在困境中的乐观态度。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邻里生活的观察以及对家庭的思念。诗中前两句通过对比邻居的欢快与自己的孤独,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深情。邻居出游,门前的喧闹与马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一种节日的气氛,令人感到欢快与温馨。
中间几句则探讨了对王事的无奈与对家庭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在权力与家庭之间的思考。最后几句通过对儿童嬉戏的描写,展现了生活的甜美与希望,暗示着即使在困境中,生活依然有乐趣。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既有对家庭的眷恋,也有对邻里生活的细腻观察,展现了苏轼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生活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情冷暖的感慨,展现作者在失意时仍然保持乐观与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彰显了对家庭和邻里的眷恋。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东邻”指的是?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诗歌往往展现人文关怀,而李白的诗则更倾向于自然与个体的豪放。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苏轼的细腻与李白的奔放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