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4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40:14
舟中早行
作者: 高启 〔明代〕
隆隆津鼓动,江火留余闪。
人家未起耕,近水寒扉掩。
船开凫鸭散,树吐烟霏敛。
东郭去方遥,青山见孤点。
清晨的鼓声在渡口响起,江边的火光依旧闪烁。
村庄里的人们还未起床耕作,靠近水边的门窗紧闭。
船只启航,野鸭四散而飞,树木上升起的烟雾逐渐淡去。
向东的郭村还在远方,只在青山中隐约可见一小点。
本诗并未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描写的场景反映了明代农民的生活状态和自然环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观察及思考。
作者介绍:高启,明代诗人,字季和,号澹斋,浙江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生活,作品中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的宁静与人们的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所表现的早行场景,反映了农民辛勤劳动的精神。
《舟中早行》是一首描写清晨江边景象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的水乡画面。诗的开头“隆隆津鼓动”以鼓声作为引子,营造出清晨的氛围,鼓声不仅是时间的标志,也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接下来的“江火留余闪”描绘了夜晚的火光虽已消退,但仍留有余辉,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延续。
“人家未起耕,近水寒扉掩”则表现出清晨的宁静与人们尚未开始工作的状态,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诗人在此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的清晨与人们的沉寂,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后两句“船开凫鸭散,树吐烟霏敛”则描绘了船只启航,鸭子飞散的生动场景,充满了动感与活力。而最后一句“东郭去方遥,青山见孤点”则将视线拉远,表现出远方的青山与孤独的村落,给人以远离喧嚣的宁静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与生活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思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舟中早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高启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江火留余闪”指的是什么?
A. 夜晚的火光
B. 清晨的阳光
C. 渡口的灯光
D. 人家的火炉
“人家未起耕”表达了什么情景?
A. 人们忙碌的生活
B. 农民尚未开始工作
C. 清晨的喧闹
D. 河边的热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高启的《舟中早行》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受。高启通过清晨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一种宁静和期待,而李白则在月光下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