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3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2:10
戏作花卿歌
作者:杜甫 〔唐代〕
成都猛将有花卿,
学语小儿知姓名。
用如快鹘风火生,
见贼唯多身始轻。
绵州副使著柘黄,
我卿扫除即日平。
子章髑髅血模糊,
手提掷还崔大夫。
李侯重有此节度,
人道我卿绝世无。
既称绝世无,
天子何不唤取守京都。
在成都有位猛将,名叫花卿,连小孩子都知道他的名字。他如同飞快的鹰隼,风火迅猛,面对敌人总是勇敢而轻松。绵州的副使身穿黄色的柘衣,我相信你能够平定动乱,立刻恢复安宁。子章的尸骨上沾满了血迹,他手提着武器,扔给崔大夫。李侯若能重用你,大家都说你是绝世无敌的人物。既然被称为绝世无敌,天子为何不召你回京城守卫?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真实反映了社会现实,尤其是人民的苦难和战乱。
创作背景:杜甫生活在安史之乱时期,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这首诗可能是在描述某位将领的英勇事迹,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安宁的关注与期待。
杜甫的《戏作花卿歌》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他对国家局势的关心和对有才能将领的渴望。诗歌开篇即点名花卿,体现出他的勇猛和名声,接着通过对比小儿的认知,强调了花卿的名声之大。诗中通过“用如快鹘风火生”的比喻,展现了花卿在战场上的勇猛和迅疾,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作为将领的特质。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战乱中的愿景,杜甫期待花卿能够扫除敌人,恢复地方安宁。尤其是“子章髑髅血模糊”的描写,突出了战斗的残酷和流血的事实。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期待和对稳定政局的渴望。同时,诗的结尾提出疑问,既然称其为“绝世无”,为何不被天子召回?此处流露出杜甫对人才的惜才之情与对现实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杜甫对有才能将领的期待和对国家稳定的渴望,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花卿是哪个地方的猛将?
A. 长安
B. 成都
C. 洛阳
D. 杭州
诗中提到的绵州副使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
A. 红色
B. 绿色
C. 柘黄
D. 蓝色
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花卿的赞美
B. 对国家的忧虑
C. 对天子的批评
D. 对战斗的厌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