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5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3:47
杜甫的《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虔)》原文如下:
天台隔三江,风浪无晨暮。
郑公纵得归,老病不识路。
昔如水上鸥,今如罝中兔。
性命由他人,悲辛但狂顾。
山鬼独一脚,蝮蛇长如树。
呼号傍孤城,岁月谁与度。
从来御魑魅,多为才名误。
夫子嵇阮流,更被时俗恶。
海隅微小吏,眼暗发垂素。
黄帽映青袍,非供折腰具。
平生一杯酒,见我故人遇。
相望无所成,乾坤莽回互。
天台山隔着三条江河,风浪不停,昼夜无休。郑公即使能够归来,年老体弱已不知归路。往日如水上飞翔的鸥鸟,今时却似被困在网中的兔子。我的性命由他人主宰,悲伤与辛劳只能在狂乱中回顾。山鬼独自一只脚,蝮蛇长得如同树木。呼喊声在孤城附近,岁月又有谁能与我一起度过?自古以来抵御妖邪,往往因才名而误。像嵇康、阮籍这样的士人,更是受到时俗的恶劣对待。海边的小官吏,眼神暗淡,白发垂落。黄帽子映衬着青袍,并非为了屈膝折腰。平生只一杯酒,能与我旧友相遇。彼此相望无所作为,天地间只是在无尽地循环。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一生经历战乱,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风格沉郁悲凉。
创作背景:诗作写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杜甫的《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虔)》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的诗。诗的开头描绘天台山的隔阂,三江的波涛汹涌,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和时光的流逝。这种距离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心灵上的隔阂。诗中表现了对郑公的怀念,郑公虽然有机会归来,但因年老体弱,已无路可归,呈现出一种无奈与悲伤。
“昔如水上鸥,今如罝中兔”一联,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往日自由的向往与现状的窘迫,表达出对人生境遇巨变的感慨。接下来的几句则更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苦痛与无奈,特别是“性命由他人,悲辛但狂顾”,揭示出诗人对命运的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友人情感的描绘,展示了杜甫深厚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最后,诗人以饮酒相聚的方式结束,既显得悲凉又带有一丝温暖,体现出对友情的珍惜与对生活的坚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情感基调沉重而深邃。
诗词测试:
杜甫的《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友情的珍贵
B. 人生的无常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历史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昔如水上鸥,今如罝中兔”比喻了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生命的变化
C. 自然的美丽
D. 友情的深厚
诗中提到的“郑公”是谁?
A. 诗人的兄弟
B. 诗人的朋友
C. 一位官员
D. 一位诗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杜甫的《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杜甫更显沉郁,李白则更显洒脱。通过对比,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不同风格下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