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2:19
贻华阳柳少府
杜甫 〔唐代〕
系马乔木间,问人野寺门。
柳侯披衣笑,见我颜色温。
并坐石下堂,俯视大江奔。
火云洗月露,绝壁上朝暾。
自非晓相访,触热生病根。
南方六七月,出入异中原。
老少多暍死,汗逾水浆翻。
俊才得之子,筋力不辞烦。
指挥当世事,语及戎马存。
涕泪溅我裳,悲气排帝阍。
郁陶抱长策,义仗知者论。
吾衰卧江汉,但愧识玙璠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
起予幸斑白,因是托子孙。
俱客古信州,结庐依毁垣。
相去四五里,径微山叶繁。
时危挹佳士,况免军旅喧。
醉从赵女舞,歌鼓秦人盆。
子壮顾我伤,我欢兼泪痕。
馀生如过鸟,故里今空村。
在乔木间系马,询问路人去野寺的方向。
柳侯披衣微笑,看我面色温和。
我们一起坐在石下的堂中,俯视奔流的大江。
火云洗净了月光,绝壁上朝阳初升。
如果不是早上相访,炎热会令我生病。
南方的六七月,出入与中原截然不同。
老少皆因酷暑而死,汗水如水浆般翻滚。
俊才如同你般,筋力不辞辛劳。
谈及当世事务,语及戎马之事。
泪水溅湿我的衣裳,悲伤之气排在帝阍之前。
心情郁闷怀抱长策,义士知者的讨论。
我衰老卧于江汉,惭愧只会识得玙璠的文章一小技,未能在道理上成就伟大。
我因斑白的年纪而起,托付于子孙。
我们同为古信州的客人,结庐依偎在破旧的围墙。
相距四五里,路上细径山叶繁茂。
时局危急需要英才,何况免除军旅的喧嚣。
醉酒中看赵女舞,歌鼓声中听秦人的歌。
子壮看我伤感,我欢笑中夹杂着泪痕。
余生如过鸟,故乡如今只有空村。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诗仙”和“诗圣”。其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创作背景:
杜甫在创作此诗时,正值盛夏,南方的酷暑使人们苦不堪言。诗中通过与友人柳侯的相聚,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故乡的思念。
《贻华阳柳少府》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社会关怀的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在炎热的夏日与友人相聚的场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杜甫以细腻的笔触描写自然景观,火云、月露、朝暾等意象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同时,诗中透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怀。作者提到“南方六七月,出入异中原”,反映了南方酷暑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展现出对人们生存状态的忧虑。此外,诗中对于老少因热而死的描述,更是让人感受到生存的艰辛。
在与友人柳侯的对话中,杜甫表达了对时代的无奈和自我价值的怀疑。他用“但愧识玙璠文章一小技”来表达自己对才华的自谦,暗示自己在乱世中无能为力的悲哀。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关心,也有对天命的叹息,充分展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深邃思想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与友人相聚的场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时局的深刻思考。杜甫在忧国忧民的情怀中,流露出对故乡与生命的感慨,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南方六七月”的气候状况是?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柳侯”指的是___。
判断题:杜甫在诗中对时局表达了悲观的态度。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