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7:1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7:19:27
仿佛当年曳杖翁,
白云来往有无中。
月明闲照兴亡迹,
都付渔樵一笛风。
这首诗让我想起当年那位拄着拐杖的老翁,
白云在空中来来去去,仿佛有又仿佛无。
明月静静照耀着历史的兴衰痕迹,
这一切都交给渔夫和樵夫,伴随他们的一声笛音。
“曳杖翁”可理解为隐士或智者,通常在古诗中象征对世事的超然与洞悉。白云则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反映了自然的变幻无常与人生的短暂。月光照耀的“兴亡迹”可以引申为历史的教训与反思,常见于表现历史哲理的诗句中。
华时亨,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本诗创作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诗人可能经历了社会的变迁,思绪纷繁。诗中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痕迹的结合,表达对人事无常、历史兴衰的感慨。
《东林废院和韵》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通过简练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悟。开篇以“曳杖翁”引入,既体现了诗人对智者的敬仰,又暗示了自己对过往的追忆。诗中的“白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淡淡的忧伤在字里行间流露。
接下来,月光洒下的宁静与“兴亡迹”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仿佛在思索历史的教训。这里的“兴亡”不仅是对国家、社会的反思,也是对个体生命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将视角转向普通的渔樵,表现出一种平和的态度,似乎在说:无论历史如何变迁,生活依然要继续,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最重要的。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历史的反思,勾勒出一种悠远而深邃的情感,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反思历史的兴衰变迁与自然和谐的生活,表达了一种超然与淡泊的情怀,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与时间的无情。
“曳杖翁”指的是:
a. 年轻人
b. 智者
c. 平民
诗中“白云来往”象征:
a. 生命的短暂
b. 风平浪静
c. 繁华似锦
诗的最后一句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平和
c. 愤怒
可以将本诗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首诗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但《静夜思》更多地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而《东林废院和韵》则侧重于历史的反思与对生活的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