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1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5:41
凉烟满径,碎香满院,谁把玉靴笙理。
仙人我识董双成,怪不是那回丫髻。
前身子晋,今生子野,云破月来花底。
缑山只隔一银河,怕两里天风吹起。
烟雾弥漫的小路,香气四溢的院子,谁在轻声地吹奏着笙乐?
我认得那位仙人是董双成,难怪她的发髻如此动人。
她的前身是晋代的女子,这一生却是个野芳,
云彩撕开,月光透出,在花底下闪烁。
缑山只隔着一条银河,怕是两里外的天风吹动了。
吴藻(约1650-1700),清代诗人,字兰亭,号东山,出生于江苏。他的诗风清新,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自然和人情。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结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鹊桥仙》是一首描绘美丽场景和情感的抒情词,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女子的赞美,以及对爱情的向往。开头几句“凉烟满径,碎香满院”,给人一种清幽、温馨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的院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接着,通过“谁把玉靴笙理”引出美丽的女子,诗人通过乐器和鞋子的描写,暗示了这位女子的优雅与出众。
诗中提到的“仙人我识董双成”不仅是对某位女子的直接描写,更蕴含着一种对古代女性美的向往。后面的“前身子晋,今生子野”则表现出对过往与现实的对比,显示了女子的灵魂与个性的深刻内涵。最后几句“缑山只隔一银河,怕两里天风吹起”,用遥远的山和银河象征着距离和阻隔,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词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描绘,也有对人情的细腻感悟,展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全诗围绕爱情与美的主题,表现了对美好女子的赞美,及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诗中提到的“玉靴”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美丽
C. 努力
D. 忍耐
“缑山只隔一银河”中的“银河”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距离
C. 时间
D. 努力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美的赞美与爱情的渴望
C. 对历史的追忆
D. 对生活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