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6:59
梦感
生哀百十载,死苦千万春。
何为千万春,厚地不复晨。
我非忘情者,梦故不梦新。
宛若昔之日,言语寻常亲。
及寤动悲肠,痛送如刮鳞。
人生经历了百十年的悲哀,死去的痛苦有千万个春天。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春天呢?大地厚重,晨曦再也无法复现。
我并非忘情之人,因此梦中总是旧事,不再是新事。
仿佛回到了往昔的日子,言语依旧那么亲切。
但一旦醒来,悲伤的情绪便如刀刮般刺痛内心。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是通过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和时间流逝的反思,反映了古代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惋惜。这种情感在古诗词中常常出现,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作者介绍:梅尧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生平大致在公元1002年到1060年之间。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生活中的细节和人情。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受生活经历的影响,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与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社会动荡与个人生活的苦涩,使得他对生命的感悟愈加深刻。
《梦感》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诗,梅尧臣通过对人生经历的回顾,体现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时光的惋惜。诗中以生与死的对比,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开头两句“生哀百十载,死苦千万春”,以极具冲击力的方式揭示了生命中的痛苦与哀伤。诗人用“厚地不复晨”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奈与追忆,似乎在呼唤那些已经逝去的光阴。
接着,诗人自述“我非忘情者”,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无情无感的人,然而梦中却总是萦绕着旧事而非新事,显示出他对旧情的深切眷恋。最后两句“及寤动悲肠,痛送如刮鳞”,将内心的痛苦与梦中回忆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情感更加深邃,读者不禁为其感同身受。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展现了梅尧臣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思考,读来令人深思,余味悠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悲伤,深刻反映了人类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和对情感的珍视。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生命与时间的深刻反思,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诗词测试:
诗中“生哀百十载”的意思是:
a) 生命中经历了百十年的快乐
b) 生命中经历了百十年的悲哀
c) 生命中有百十年的安宁
“我非忘情者,梦故不梦新”意指:
a) 诗人没有情感上的牵挂
b) 诗人在梦中只回忆旧事
c) 诗人只梦见新的事物
“及寤动悲肠”中的“寤”意思是:
a) 睡觉
b) 醒来
c) 迷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