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德清道中还寄子瞻》

时间: 2025-05-05 11:18:51

诗句

投晓理竿枻,溪行耳目醒。

虫鱼各萧散,云日共晶荧。

水荇重深翠,烟山叠乱青。

路回逢短榜,崖断点孤翎。

丛薄开罗帐,沦漪写镜屏。

疏篱窥窅窕,支港泛笭箵。

远溆依微见,哀猱断续听。

梦长天杳杳,人远树冥冥。

旅思摇风旆,归期数月蓂。

何时燃蜜炬,复听閤前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1:18:51

原文展示:

德清道中还寄子瞻
作者:秦观 〔宋代〕

投晓理竿枻,溪行耳目醒。
虫鱼各萧散,云日共晶荧。
水荇重深翠,烟山叠乱青。
路回逢短榜,崖断点孤翎。
丛薄开罗帐,沦漪写镜屏。
疏篱窥窅窕,支港泛笭箵。
远溆依微见,哀猱断续听。
梦长天杳杳,人远树冥冥。
旅思摇风旆,归期数月蓂。
何时燃蜜炬,复听閤前铃。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的河边,我整理着船桨,顺着溪水前行,耳朵和眼睛都为这自然的美景而清醒。
虫子和鱼群各自悠然自得,天空与阳光交相辉映,宛如晶莹的宝石。
水中水草生机盎然,烟雾笼罩的山峦重重叠叠,青翠欲滴。
回头遇见了短暂的渡口,悬崖一断,孤独的翎羽点缀其中。
树林中开着罗帐,水波荡漾如镜面般光滑。
稀疏的篱笆透出缥缈的身影,支流上漂浮着笛声。
远处的水面微微可见,时而传来猿猴的哀鸣,断断续续。
梦里的长空无边无际,人远离时树影朦胧。
旅途的思绪随风飘荡,归期却还要数月。
何时点燃蜡烛,重新听到门前的铃声?

注释:

  • 理竿枻:整理船桨。
  • 耳目醒:形容耳朵和眼睛因自然美景而苏醒。
  • 虫鱼各萧散:虫子和鱼分别悠闲散去。
  • 水荇:水中生长的水草。
  • 烟山:被云雾笼罩的山。
  • 短榜:指小渡口。
  • 孤翎:孤独的羽毛,这里可能暗指孤独感。
  • 罗帐:指蓬帐,形容环境的柔和。
  • 沦漪:水波荡漾。
  • 支港泛笭箵:小港上漂浮着乐器的声音。
  • 远溆:远处的水面。
  • 哀猱:哀怨的猿猴。
  • 梦长天杳杳:梦境长而空旷,令人难以触及。
  • 旅思摇风旆:旅途中的思念随风飘荡。
  • 归期数月蓂:回家的日期还需几个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淇水居士,北宋时期著名词人,词风清丽婉约,诗作也颇具情感表达。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是宋代词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秦观游历德清时,表达了他在自然景色中感受到的宁静与孤独,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相结合,体现了他对游历生活的向往和对归家的思考。

诗歌鉴赏:

《德清道中还寄子瞻》是一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美好,虫鱼的悠闲,山水的交融,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开篇“投晓理竿枻”,便让人感受到清晨的宁静与清新,诗人沉浸于这样的自然之中,耳目为之一振。

中间部分对自然景色的描写相当细腻,水草、山峦、渡口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眼中的美丽世界。此时,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虫鱼、云日的对比,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恬淡与思索。而“梦长天杳杳,人远树冥冥”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孤独的情感在自然的美景中愈发深刻。

整首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回归、思念、孤独的情感交织,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是一个内心世界的独白。尤其是结尾“何时燃蜜炬,复听閤前铃”,更是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与期待推向高潮,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投晓理竿枻:晨曦中整理船桨,展现出一种清新的早晨气息。
  2. 溪行耳目醒:在溪水中行驶,耳朵和眼睛都被自然的美景唤醒。
  3. 虫鱼各萧散:虫子和鱼群各自游散,表现自然的和谐。
  4. 云日共晶荧:云彩和阳光交相辉映,如同水晶般的闪耀。
  5. 水荇重深翠:水草生机勃勃,深绿的色彩鲜明。
  6. 烟山叠乱青:山峦重重叠叠,烟雾缭绕,青色的层次感。
  7. 路回逢短榜:在回头的路上遇见小渡口,表明行程的趣味。
  8. 崖断点孤翎:悬崖断裂点缀着孤独的翎羽,暗喻孤独感。
  9. 丛薄开罗帐:树林中如同铺开罗帐,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10. 沦漪写镜屏:荡漾的水波如同镜面,形象生动。
  11. 疏篱窥窅窕:透过稀疏的篱笆窥见缥缈的影子。
  12. 支港泛笭箵:小港上漂浮着乐器的声音,增添了生活的色彩。
  13. 远溆依微见:远处的水面微微可见,描绘了幽远的意境。
  14. 哀猱断续听:听到猿猴的哀鸣,声音断续,增添了孤寂感。
  15. 梦长天杳杳:梦境长而空旷,生动地描绘了孤独的心境。
  16. 人远树冥冥:远离的人和树影交错,营造出一种沉静的氛围。
  17. 旅思摇风旆:旅途中的思念随着风飘荡,展现出内心的柔软。
  18. 归期数月蓂:归家的日期还需数月,体现出对归家的渴望。
  19. 何时燃蜜炬:何时能点燃蜡烛,重温旧日的温暖。
  20. 复听閤前铃:希望能再次听到门前的铃声,表现出对家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日共晶荧”,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色的美丽。
  • 对仗:如“虫鱼各萧散,云日共晶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旅思摇风旆”,将思绪拟人化,突出思念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归家的思念。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同时也流露出对亲友的思念,展现了在游历中的感悟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清晨: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2. 溪流:代表自然的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3. 虫鱼:寓意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4. 烟山:象征着远方的神秘和不可及。
  5. 孤翎:暗示孤独与思考的深邃。
  6. 水波:象征着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流动。
  7. 归期:代表对家庭和温暖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虫鱼各萧散”中的“萧散”指的是: A. 聚集 B. 各自散去
    C. 嘈杂
    D. 闹腾

  2.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景象表达自己的孤独感? A. 水草
    B. 云日
    C. 孤翎
    D. 渡口

  3. 诗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是什么? A. 鱼
    B. 山
    C. 水
    D. 归家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 苏轼的《前赤壁赋》

诗词对比:

  • 秦观 vs. 苏轼: 秦观的作品侧重于内心的细腻与情感,苏轼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气魄。两者在描绘自然时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古诗十九首》
  3. 《秦观诗文集》
  4.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峡山飞来寺 送倪相如先生之任营丘 八月十五夜侍母宴,时大人客上党,大兄客夔州,即事书情次苏长公中秋见月寄子由韵 焦山题塔 雪中骑牛拜米南宫墓 登焦山塔二首 其二 登焦山塔二首 其一 思亲 与茅山李道士同宿石门 和王参政崔徽写真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筑台 嗟来之食 无热 国将不国 苟全性命 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贝字旁的字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镸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包含搪的词语有哪些 靣字旁的字 波波碌碌 矛字旁的字 金枪鱼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树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