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7:17
南乡子 咏春兰
三月玉街寒,锦雨丝丝不肯干。
飘得卖花声到了,春兰。
一种清芬胜麝檀。
对此忆家山,手折红苕不忍看。
还记那年寒食夜,幽欢。
人在花香鬓影间。
在三月的玉街上依然寒冷,细雨绵绵不肯干涸。
传来卖花的声音,正是春兰。
这种兰花的清香胜过麝香和檀香。
我想起家乡,手中折下红苕却又不忍心看。
还记得那年寒食夜,幽静的欢愉。
人在花香和鬓影之间。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06-1674),字仲明,号惺叟,晚号梦窗,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词人和诗人。他以词风清婉、情感细腻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咏物。
创作背景:这首《南乡子 咏春兰》创作于春季,正值三月,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兰的清香以及怀念家乡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故乡的思念。
《南乡子 咏春兰》通过描绘春兰的清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季的寒冷与细雨,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开篇“玉街寒,锦雨丝丝不肯干”两句,生动表现了春天的寒冷与细雨,给人以清新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
接着“飘得卖花声到了,春兰”,展现了春兰的生机与活力,和卖花声相呼应,进一步引入了春天的主题。而“清芬胜麝檀”则将春兰的清香与珍贵的香料相比较,凸显了兰花的独特与高贵。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家乡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手折红苕不忍看”,一方面表现了对家乡物产的怀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寒食夜,幽欢”则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营造出一种情感的深邃与幽远。
整首诗在清香与寒意之间,穿插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热爱,形成一种清新而又哀婉的情感基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兰的优雅与清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欣赏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人对自然与故乡的深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飘得卖花声到了,__”。
判断题:诗人通过春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较,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往昔的怀念,但陈维崧的作品更倾向于清雅与细腻,李清照则更加感性与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