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长安遇冯著》

时间: 2025-05-04 00:28:21

诗句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8:21

原文展示:

长安遇冯著
作者: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白话文翻译:

一位客人从东方而来,身上沾满了灞陵的雨水。我询问他为何而来,他答说是为了上山采买斧头。此时花正浓盛地开放,燕子在空中轻盈地飞舞。昨天分别,如今已是春天,头发中已生出几缕白丝。

注释:

  • 灞陵:指灞水和陵园,地名,诗中指代春雨的地方。
  • 采山因买斧:意指去山中采集木材,顺便买柄斧头。
  • 冥冥:形容花朵盛开的状态,暗含生机和希望。
  • 飏飏:形容燕子飞舞的轻快姿态。
  • 鬓丝:指鬓角的头发,这里暗含岁月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他的诗以清新脱俗著称,常常运用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恬淡。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韦应物游历长安时,表现了他对春天的感慨和对朋友的思念。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人通过对景的描写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长安遇冯著》是一首通过自然景象反映诗人内心情感的佳作。首联以“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开篇,展示出客人身上的雨水,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湿润的春天气息。这里的“雨”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情感的寄托,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接下来的“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诗人与客人的对话,透露出一种生活的质朴和对自然的依赖,令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此处的“采山”和“买斧”也暗示了人生的务实和对生计的追求。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中,花的盛开和燕子的飞舞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面,诗人用“冥冥”与“飏飏”描绘出一种柔和而生动的美感,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最后两句“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春天的到来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相聚显得更加珍贵,白发的生出则暗示着岁月的无情,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描绘出一位来自东边的客人,带着当地的春雨,暗示着春天的气息。
  2.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通过对话展现出客人上山的目的,体现了生活的实用性。
  3.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对春天景象的描写,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4.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感慨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与生命的复苏相联系。
  • 对仗: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代表青春和美好。
  • 燕子:象征着自由和生命的活力。
  • 鬓丝: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是谁?
    A. 杜甫
    B. 韦应物
    C.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灞陵”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山
    B. 河流
    C. 城市

  3.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长安遇冯著》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但韦应物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杜甫则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韦应物研究》

相关查询

感皇恩(徐铎状元·般涉调) 燕归梁(高平调) 惜双双(中吕宫) 武陵春(般涉调) 归朝欢(双调) 天仙子(别渝州·仙吕调) 鹊桥仙(般涉调) 醉落魄(林钟商) 虞美人(中吕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跨踞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竹篮打水一场空 瓜字旁的字 飘姚 白璧微瑕 丶字旁的字 周络 谬解 米斛 牛字旁的字 毁不灭性 易若转圈 辰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包含栽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