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8:39
九日
作者: 吴可 〔宋代〕
佳节初回苦未凉,
疏林高下半青黄。
佩茱颇喜人犹健,
采菊还怜蝶尚狂。
不惜登山聊举句,
欲因戏马漫擎苍。
笑欹醉帽归来晚,
稍觉幽庭月似霜。
在这个刚刚开始的重阳佳节,天气还未完全转凉,稀疏的树林中黄绿交错。佩戴着茱萸的我十分欢喜,看到人们依然健朗;采摘菊花时,我又怜惜那些仍在飞舞的蝴蝶。尽管不惜登上高山,只是为了吟诵几句诗,想借着戏马的兴致,漫然抬头望向空中。醉酒后,帽子微微歪斜,归家的时候已经晚了,恍惚间发现幽静的庭院,月光似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吴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借节日之际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反映了古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然的赞美。
这首《九日》通过对重阳佳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佳节初回苦未凉”,即点明了节日的时间和气候的特点,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显萧瑟的氛围。接着“疏林高下半青黄”,描绘了秋天树林的色彩变化,既有青葱也有枯黄,表现出季节的交替与生命的无常。
“佩茱颇喜人犹健”一句,诗人通过佩戴茱萸这一传统习俗,表露出对健康长寿的期盼,同时也传达了对周围人们生机勃勃的欣慰。后面的“采菊还怜蝶尚狂”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的关怀,菊花的采摘和蝴蝶的飞舞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整首诗在意象构建上层次分明,情感上既有欢愉也有淡淡的惆怅,尤其在最后两句中,通过醉酒后的归家,映衬出夜晚庭院的清冷月光,使得整首诗在欢庆之后又增添了一丝孤独与思考的深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重阳节通常佩戴什么作为象征?
A. 菊花
B. 茱萸
C. 兰花
诗中提到的“幽庭月似霜”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愉
B. 伤感
C. 宁静
诗人通过“醉帽”这一意象想表达什么?
A. 醉酒后的快乐
B. 归家的迟疑
C. 对生活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