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7:26
吕待制所居八咏·半隐 王炎 〔宋代〕
举世竞宠利,嗜进无肯休。 山林槁项辈,又乏经济谋。 朅来半隐寮,再拜瞻吕侯。 袖手辞富贵,结庐清且幽。 我从为儿时,久矣闻风流。 父老数时贤,若人真少俦。 已覆金瓯名,姑作绿野游。 四海望霖雨,争欲挽之留。 向来钓璜老,一出扶宗周。 廊庙方侧席,公肯幡然不。
世界上的人们都在争相追逐名利,贪图进取不肯停止。 那些隐居山林、面容憔悴的人,又缺乏治理国家的谋略。 我来到半隐的居所,再次拜见吕侯。 他袖手旁观,放弃了富贵,选择在清幽之地结庐而居。 我从孩提时代起,就久闻他的风流事迹。 父老们常常提及当时的贤人,像他这样的人真是少有。 他已经名满天下,却选择在绿野中游荡。 天下人都期待他像及时雨一样出现,争相挽留他。 过去那些垂钓的老者,一旦出山就能扶持国家。 朝廷正急需人才,他是否愿意改变主意呢?
王炎(1137-1218),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政的关切。
这首诗是王炎为吕待制所作的八首诗之一,名为《半隐》。吕待制是一位隐居的贤人,王炎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吕待制的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贤才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对吕待制的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清幽和贤人的风范。诗中,“举世竞宠利,嗜进无肯休”一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浮躁和人们对名利的追逐。而“山林槁项辈,又乏经济谋”则对比了隐居者和世俗之人的不同。王炎通过对吕待制的赞美,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贤才的敬仰。诗的结尾,“廊庙方侧席,公肯幡然不”,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贤才的渴望和吕待制的抉择。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贤才的敬仰。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贤才的敬仰。诗人通过对吕待制的描绘,表达了对清幽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贤才的渴望。
诗中“举世竞宠利,嗜进无肯休”一句揭示了什么? A. 隐逸生活的清幽 B. 社会对贤才的渴望 C. 人们对名利的追逐 D. 贤才的风范
诗中“山林槁项辈,又乏经济谋”一句对比了什么? A. 隐居者和世俗之人的不同 B. 隐逸生活的清幽 C. 社会对贤才的渴望 D. 贤才的风范
诗中“袖手辞富贵,结庐清且幽”一句描绘了什么? A. 隐居者和世俗之人的不同 B. 隐逸生活的清幽 C. 社会对贤才的渴望 D. 贤才的风范
答案:1. C 2. A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