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0:49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代〕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峨眉山上明月的美丽景象,月光的影子映照在流淌的平羌江水中。诗人夜晚从清溪出发,向着三峡而去,心中却思念远在渝州的朋友,无法相见。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因其豪放不羁的个性与高超的诗才被誉为“诗仙”。李白一生游历四方,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白的游历途中,表达了他在自然景色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思念。诗中所描绘的秋夜月景与流淌的江水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展现了李白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峨眉山月歌》是一首极具李白风格的诗作,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诗的开头便以“峨眉山月半轮秋”引入,展现了宁静的秋夜月色,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种清幽的环境之中。接着“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描绘了月光在江水中的倒影,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浪漫情怀。
而后,诗人“夜发清溪向三峡”,表明了他在夜晚出发的情景,显得孤独而又勇敢。最后一句“思君不见下渝州”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虽身处美丽的自然中,心中却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令人心生共鸣。
整首诗在意象上融合了自然与情感,展示了李白对于人情世事的深刻理解,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友情的感慨,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雅与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及对友人的思念。通过描绘秋夜月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感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峨眉山月的形状是什么?
A. 圆形
B. 半轮
C. 弯月
诗人从哪个地方出发?
A. 渝州
B. 清溪
C. 三峡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