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4:41
《答僧赠柱杖》
作者:张祜 〔唐代〕
千回掌上横,珍重远方情。
客问何人与,闽僧寄一茎。
画空疑未决,卓地计初成。
幸以文堪采,扶持力不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一根拐杖的珍视和对远方情感的珍重。客人问这根杖是谁赠送的,作者答道是来自闽地的一位僧人。画空似乎尚未决定,而这根杖的支撑作用也初见成效。幸好这根拐杖能用文字来描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我支持,力量并不轻微。
作者介绍:张祜,字思远,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人情世态,作品多表现生活的细腻与情感的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文人交游频繁之时。诗人因缘与僧人交情深厚,特意作此诗以表达对赠杖之情的感激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答僧赠柱杖》是一首兼具情感与哲理的作品。诗的开头“千回掌上横”便以生动形象展现了拐杖在手中的状态,既是物品,又是情感的承载。通过“珍重远方情”,诗人将对这根拐杖的珍视与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情感的双重性。
接下来的两句“客问何人与,闽僧寄一茎”,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诗人与他人的互动,同时也强调了拐杖的来源与赠予者的身份。这里的“闽僧”不仅是物质上的赠与者,更是精神上的支持者,象征着友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后面的两句“画空疑未决,卓地计初成”则展现了诗人在面对人生的选择与困惑时,拐杖作为支撑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身体的依靠,更是心灵的支柱。最后一行“幸以文堪采,扶持力不轻”则是对文学的赞美,强调了文字的力量和拐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体现了人生中对友谊、支持与理解的渴望,从而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又坚定的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拐杖的叙述,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与生活中支撑的必要性,传递出一种温暖与力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千回掌上横”主要表达了什么?
“闽僧寄一茎”中的“闽僧”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