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2:2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2:20:20
山不人烟水不桥,溪声浩浩雨萧萧。何须双鹭相温暖,鹭过还教转寂寥。
山中没有人烟,水边没有桥梁,溪水的声音在雨中显得格外响亮。何必依靠双鹭来彼此温暖呢?即使鹭鸟经过,也只能使这里更加寂静。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而被称为“婉约派”诗人。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社会生活,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览法寺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敏感和对孤独感的深刻体悟。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诗歌抒发内心感受,展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杨万里的《发祈门悟法寺,溪行险绝》以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山不人烟水不桥”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荒凉的山水画卷,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冲击。诗人以“溪声浩浩雨萧萧”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肃穆与清冷,溪水的声音在雨中显得更加清晰,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秘密。
接下来的“何须双鹭相温暖”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孤独和冷清。双鹭本是温暖的象征,然而在此却被用来反衬环境的寂寥,似乎在提醒人们即使有相伴,也难以逃避内心的孤独。最后一句“鹭过还教转寂寥”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鹭鸟的飞过并没有带来生机,反而让周围的寂静更加显著,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对比。
整首诗字句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的敏锐观察,激发读者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反映出一种孤独而又清新的情感基调,传递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诗中“山不人烟”意指: A. 山中有人居住 B. 山中没有人居住 C. 山中有桥
“何须双鹭相温暖”中的双鹭象征什么? A. 友情 B. 温暖的伴侣 C. 寂寥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孤独的思考 C. 对人际关系的批判
答案: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对,杨万里的诗更侧重对环境的描写与内心的孤独感,李白则展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