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1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14:20
老人怕寒愁早作,夜闻飞霰知相虐。
粟车未到泥复深,场薪欲尽心惊愕。
山川滉荡势如海,孤舟一叶知安泊。
山中故人消息断,欲问有无隔溪壑。
人言王生好事人,回船不顾山阴约。
故侯生来本贫窭,妻子至今美藜藿。
曳履长歌解忍饥,裹饭往饲今谁托。
家人来告酒可刍,洗盏开瓶同一酌。
老人为了害怕寒冷,忧愁得早早就开始了。
夜里听见雪花飞舞,知道是相互折磨。
粟米车还没到,泥泞又加深了,
场上的薪柴快要用尽,心里感到惊慌。
山川广阔,波涛汹涌,像大海一样,
孤舟一叶,知道能安全停泊。
山中的老朋友消息断绝,
想问他是否安好,却隔着溪流和山壑。
人们说王生是个好人,
他回船时不顾山阴的约定。
故侯生本来就贫穷,
妻子至今还在吃藜藿。
拖着鞋子长歌以解饥饿,
包饭去喂养,现在又托付给谁呢?
家人来告知有酒可以饮,
洗盏开瓶,一同来喝。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生活琐事为题材,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的冬季,正值寒冬时节,诗人描绘了寒冷的天气对老人的影响及对生活困境的思考,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艰辛和人情冷暖。
苏辙的《次迟韵复雪》以寒冷的冬季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老人因寒冷而愁苦,展现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生活困境的思考。接着,通过“粟车未到泥复深”的描写,表现了生活的艰难与不易,暗示了当时社会中农民的困境。
诗中“山川滉荡势如海,孤舟一叶知安泊”则用极具画面感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孤舟的安泊象征着在波涛汹涌的生活中,寻求一处安宁之地的渴望。
最后几句,诗人提到故友的贫困和简单的生活,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生存的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沉重与思索,同时又不乏温情与人道关怀,极富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冬季的寒冷为背景,展现了人们在艰难生活中的无奈与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飞霰”指的是什么?
A. 雪花
B. 雨滴
C. 风沙
D. 烟雾
“曳履长歌解忍饥”中的“曳履”是什么意思?
A. 拖鞋
B. 穿鞋
C. 脱鞋
D. 捡鞋
诗中提到的“故侯生”生活状况如何?
A. 富裕
B. 贫穷
C. 中等
D. 不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苏辙与杜甫的作品,均反映了社会的艰辛与人情的冷暖,但苏辙的风格更为细腻,关注个人的内心感受,而杜甫则更注重社会的宏观描绘,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