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学士院端午帖子二》

时间: 2025-04-29 03:14:38

诗句

出磨玉尘除旧廪,奉箱彩缕看新丝。

一年丰乐今将半,雨殿欢声外得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14:38

原文展示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
出磨玉尘除旧廪,
奉箱彩缕看新丝。
一年丰乐今将半,
雨殿欢声外得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气氛和丰收的喜悦。诗的意思是:在磨坊中,旧的尘埃已经被清除,新的物品正在准备;彩缕的箱子里装着新丝,令人欢喜。时至今日,丰收的时节已经过了一半,外面雨殿传来的欢声让我得知这个消息。

注释

  • 磨玉:磨制玉器的地方,象征精致和细腻的工艺。
  • :这里指旧物的尘埃,象征过去的事物。
  • :粮仓,指存放粮食的地方。
  • 彩缕:彩色的丝线,象征节日的装饰。
  • 丰乐:丰收的乐趣,象征着一年中丰收的季节。
  • 雨殿:指雨中的殿堂,可能象征着自然的声音。

典故解析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于纪念屈原,诗中提到的“新丝”与“彩缕”可能与端午节的习俗有关,如系五色丝线、包粽子等,体现了节日的庆祝与丰收的喜悦。诗中提到的“雨殿”,也可能象征着自然界的声音与生命的蓬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与弟苏轼齐名。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端午节期间,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节日氛围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丰收的重视与庆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端午节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磨玉”、“彩缕”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喜庆和丰收的希望。诗中以“出磨玉尘除旧廪”开头,暗示着过去的尘埃被清除,新的一年充满了希望。接着通过“奉箱彩缕看新丝”,展示了节日中人们的欢喜与期待。最后,诗人以“一年丰乐今将半”总结时光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丰收与快乐,而“雨殿欢声外得知”则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心的共鸣,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

诗词解析

  • 出磨玉尘除旧廪:通过“磨玉”来象征对过去的清理,旧的粮仓也被清除,暗示着新生活的开始。
  • 奉箱彩缕看新丝:彩缕的箱子代表了节日的装饰,而新丝则暗示新生命的孕育。
  • 一年丰乐今将半:时间的流逝让人感慨,丰收的季节已过半,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
  • 雨殿欢声外得知:从外部的声音感知到节日的气氛,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通过生动的描写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意象分析

  • 磨玉:象征着细致与纯净,代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彩缕:象征节日的喜庆与欢乐,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 丰乐:反映了一年中的丰收与幸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磨玉”意味着什么?

    • A. 过去的清理
    • B. 新的开始
    • C. 生活的繁琐
    • D. 以上皆是
  2. “彩缕”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贫困
    • B. 节日的装饰
    • C. 自然的声音
    • D. 过往的回忆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端午日赐衣》
  • 李白的《端午登高》

诗词对比: 杜甫与苏辙的端午诗作都描绘了节日的情景,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倾向于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苏辙则侧重于生活的乐趣与丰收的希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选》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从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晚酌 诚斋待月 巳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野望二首 丁亥正月新晴晚步二首 过九里亭 烛下和雪折梅 十月久雨妨农收,二十八日得霜,遂晴,喜而 宿湖甫山 过谢家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韦字旁的字 小户人家 悯忌 黑灯下火 不钉点儿 霞槛 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起早挂晩 单人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与日俱进 耳字旁的字 有嘴没舌 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补色 损开头的成语 言人人同 支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