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1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14:38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
出磨玉尘除旧廪,
奉箱彩缕看新丝。
一年丰乐今将半,
雨殿欢声外得知。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气氛和丰收的喜悦。诗的意思是:在磨坊中,旧的尘埃已经被清除,新的物品正在准备;彩缕的箱子里装着新丝,令人欢喜。时至今日,丰收的时节已经过了一半,外面雨殿传来的欢声让我得知这个消息。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于纪念屈原,诗中提到的“新丝”与“彩缕”可能与端午节的习俗有关,如系五色丝线、包粽子等,体现了节日的庆祝与丰收的喜悦。诗中提到的“雨殿”,也可能象征着自然界的声音与生命的蓬勃。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与弟苏轼齐名。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著称,擅长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端午节期间,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节日氛围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丰收的重视与庆祝。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端午节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磨玉”、“彩缕”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喜庆和丰收的希望。诗中以“出磨玉尘除旧廪”开头,暗示着过去的尘埃被清除,新的一年充满了希望。接着通过“奉箱彩缕看新丝”,展示了节日中人们的欢喜与期待。最后,诗人以“一年丰乐今将半”总结时光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丰收与快乐,而“雨殿欢声外得知”则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心的共鸣,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手法,通过生动的描写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磨玉”意味着什么?
“彩缕”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与苏辙的端午诗作都描绘了节日的情景,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倾向于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苏辙则侧重于生活的乐趣与丰收的希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苏辙的《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从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