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吴七游蜀》

时间: 2025-05-07 07:02:48

诗句

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

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

夏老兰犹茂,秋深柳尚繁。

雾销山望迥,风高野听喧。

劳歌徒欲奏,赠别竟无言。

唯有当秋月,空照野人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2:48

送吴七游蜀

原文展示

日观分齐壤,星桥接蜀门。
桃花嘶别路,竹叶泻离樽。
夏老兰犹茂,秋深柳尚繁。
雾销山望迥,风高野听喧。
劳歌徒欲奏,赠别竟无言。
唯有当秋月,空照野人园。

白话文翻译

太阳与月亮在地平线上相接,星桥通向蜀地的门户。
桃花在离别的路上啼叫,竹叶在离别的酒樽上洒落。
夏天的兰花依然茂盛,秋天的柳树依旧繁茂。
雾霭散去,远山的景色一览无余,秋风起时田野间传来喧闹声。
奢望高歌送别,但却无言以对。
唯有明亮的秋月,空照着野人的园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日观:指日出时的景象,日光从地平线升起。
  • 齐壤:指天与地的分界。
  • 星桥:指星空的桥梁,象征通向蜀地的道路。
  • 桃花嘶:桃花在离别时显得格外哀伤。
  • 泻离樽:竹叶洒落在离别的酒樽上,象征饮酒送别的情景。
  • 夏老:夏天已渐老去,兰花依然盛开。
  • 秋深:秋天已经很深,柳树依旧繁茂。
  • 劳歌:辛勤的歌声,寓意送别的情感。
  • 空照:明亮的月光照耀,无人分享的孤独感。

典故解析: 这首诗涉及的典故包括对送别场景的描绘,表现了离别时的伤感和美好回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唐代诗人,以其骈文和古诗闻名。其诗作多表现清新脱俗的风格,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送别友人吴七之际,反映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友人即将远行的惆怅之情。

诗歌鉴赏

《送吴七游蜀》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充满了对友人的眷恋和对未来旅途的美好祝愿。首联以日、星为引,构建了一个辽阔的宇宙背景,象征着友人即将踏上的旅途之远。接下来的两联用桃花和竹叶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离愁别绪。尤其是“桃花嘶别路”,将离别之情形象化,仿佛桃花在为离别而哭泣。

在描写自然时,诗人还巧妙地融入了季节的变化,夏天的兰花和秋天的柳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最后两句则透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劳歌徒欲奏,赠别竟无言”,表达了对友人离去时的无奈与沉默,唯有明月作伴,增添了几分孤独与惆怅。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衬托,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骆宾王高超的诗歌技巧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观分齐壤:描绘日出时分,象征新的开始。
  • 星桥接蜀门:星空如桥,连接着友人即将前往的蜀地。
  • 桃花嘶别路:桃花在离别的路上显得特别悲伤,好似在呼喊。
  • 竹叶泻离樽:竹叶洒落在酒樽上,暗示送别的酒宴。
  • 夏老兰犹茂:夏天的兰花依然鲜艳,暗示友人未曾离去。
  • 秋深柳尚繁:即使秋天已经来临,柳树依旧繁茂,象征着生命的韧性。
  • 雾销山望迥:雾气散去,山的远景一览无余,寓意着即将离别的视野。
  • 风高野听喧:野外的喧闹声,渲染出送别时的氛围。
  • 劳歌徒欲奏,赠别竟无言:尽管想唱送别之歌,却无言以对,表达内心的沉重。
  • 唯有当秋月,空照野人园:明月孤照,唯有自然作伴,反映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星桥”比喻通往蜀地的道路,增添了诗的气势。
  • 拟人:桃花“嘶”别,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离别的哀伤。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整齐,展现了骆宾王的修辞功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离别的感伤,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深情厚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星、桃花、竹叶: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离别的氛围,表现出自然的美与人情的冷暖。
  • 兰、柳: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尽管离别,生活依然继续。
  • 秋月:象征孤独与思念,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星桥”是指什么?

    • A. 通向蜀地的道路
    • B. 天空的星星
    • C. 诗人的幻想
    • D. 友人的归途
  2. “桃花嘶别路”中“嘶”字的含义是什么?

    • A. 哭泣
    • B. 欢笑
    • C. 交谈
    • D. 离去
  3. 整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
  • 《送别》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骆宾王的《送吴七游蜀》与王之涣的《送别》均描写了离别的情感,但骆宾王更侧重于自然意象的描绘,展现了离别的哀伤与美好回忆;而王之涣则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织。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骆宾王诗集》
  • 《古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观灯口号十首 其六 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 越女镜心(别席毛莹) 雪中六解 观灯口号 惜红衣·吴兴荷花 齐天乐·蟋蟀 平甫放三十二鸥于吴松余不及与盟 古乐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推类 上愚 反文旁的字 巳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惊惶不安 舟中之指可掬 涂不拾遗 包含渡的词语有哪些 肥冬瘦年 天灾地变 毋字旁的字 自字旁的字 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准 辞趣翩翩 包含音的成语 熟视不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