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故宋》

时间: 2025-08-10 19:39:25

诗句

旧国千年尽,荒城四望通。

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

绮琴朝化洽,祥石夜论空。

马去遥奔郑,蛇分近带丰。

池文敛束水,竹影漏寒丛。

园兔承行月,川禽避断风。

故宋诚难定,从梁事未工。

唯当过周客,独愧吴台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0 19:39:25

原文展示:

旧国千年尽,荒城四望通。
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
绮琴朝化洽,祥石夜论空。
马去遥奔郑,蛇分近带丰。
池文敛束水,竹影漏寒丛。
园兔承行月,川禽避断风。
故宋诚难定,从梁事未工。
唯当过周客,独愧吴台空。

白话文翻译:

旧国已经千年不再,荒废的城池四处可见。
云彩飘浮不见隐帝,阳光照耀如同游玩的小孩。
华丽的琴声在晨光中化为和谐,祥瑞的石头在夜晚讨论虚空。
马匹远去奔向郑国,蛇分开近道通向丰饶。
池塘的文字收敛如束水,竹影在寒丛中洒落。
园中的兔子伴随着月亮行走,河边的鸟儿避开凶猛的风。
故国宋朝实在难以再现,继承梁朝的事业并未成功。
我只希望能像周公那样做客,唯独感到吴台的空荡无物。

注释:

  • 隐帝:隐帝是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象征着失去的繁荣和权力。
  • 游童:指嬉戏玩耍的孩子,象征着无忧无虑。
  • 绮琴:华美的琴,象征着音乐的美好和和谐。
  • 祥石: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愿望。
  • :古代的一个国家,代表着远方的奔赴和追求。
  • :丰收、富饶之意。
  • 寒丛:指阴冷的植物丛生,象征着凄凉与孤独。
  • 周客:指周公,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象征着理想的归宿。
  • 吴台:指吴国的台地,象征着虚无和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骆宾王(约684年-740年),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以其清丽的诗风和丰富的历史题材著称。他的诗歌不仅充满个人情感,还常常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故国的怀念,表达了对过去繁荣的追思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过故宋》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诗人通过一系列自然景象与历史的对比,展现了对故国宋朝的深切怀念与对时局的反思。诗的开头,两句“旧国千年尽,荒城四望通”,直接点出故国的衰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云彩与阳光的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

“绮琴朝化洽,祥石夜论空”,这里的琴声与石头的意象,象征了文化与哲理的追求,表明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后面的描写则转向个人的情感,马的奔走与蛇的分道,象征了对未来的追寻与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诗人在“唯当过周客,独愧吴台空”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向往与对自己处境的自责。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历史的深沉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故国的忧伤,也有对未来的渴望,表现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旧国千年尽:故国已消亡千年,历史的沧桑。
  2. 荒城四望通:四周望去,只有荒凉的城池。
  3. 云浮非隐帝:云彩在空中漂浮,不见昔日的帝王。
  4. 日举类游童:阳光明媚,像嬉戏的孩子般无拘无束。
  5. 绮琴朝化洽:华丽的琴声在晨光中交融,象征和谐。
  6. 祥石夜论空:吉祥的石头在夜里讨论空灵的哲理。
  7. 马去遥奔郑:马儿远去奔向郑国,象征追求远方的理想。
  8. 蛇分近带丰:蛇分开近道,通向丰饶之地。
  9. 池文敛束水:池塘的水文静如束缚,象征宁静。
  10. 竹影漏寒丛:竹影洒在寒冷的丛林,透露凄凉。
  11. 园兔承行月:园中的兔子伴随着月亮,象征宁静夜晚。
  12. 川禽避断风:河边的鸟儿躲避强风,象征对环境的适应。
  13. 故宋诚难定:故国宋朝的复兴确实困难重重。
  14. 从梁事未工:延续梁朝的事业尚未成功。
  15. 唯当过周客:希望能像周公那样做客,寄托理想。
  16. 独愧吴台空:感到无奈和愧疚,吴国的台地空荡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对比强烈。
  • 比喻:如“马去遥奔郑”,通过动物象征追求理想。
  • 拟人:如“竹影漏寒丛”,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反映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无常。
  2. :象征文化与和谐。
  3. :象征吉祥与哲理。
  4. :象征追求与希望。
  5. :象征机巧与通达。
  6. :象征宁静与柔和。
  7. :象征自由与适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隐帝”指的是哪个概念?

    • A. 繁荣
    • B. 失去的帝王
    • C. 诗人
    • D. 文化
  2. “马去遥奔郑”中,马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逃避
    • B. 追求理想
    • C. 归宿
    • D. 失落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故国的怀念
    • B. 对战争的赞美
    • C. 生活的快乐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骆宾王与杜甫的作品,骆宾王的诗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沧桑,而杜甫则更侧重于社会现实与民生困苦。两者在艺术表现上各有千秋,深刻反映了各自时代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骆宾王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奉和奥屯都事秋怀 送董仁甫之西台幕 杨花宛转曲 九月四日过增口道中 和赵青田燕坐 读书楼二首 偶成 灯叹 梦中和人梅诗山礬韵 里人送芍药用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比字旁的字 挨风缉缝 意在言外 包含贩的词语有哪些 入字旁的字 爱如珍宝 焦煳煳 求田问舍 切末 嚣哄 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洗心革意 寒氛 缠缚 目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