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5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58:07
同李进士观铜雀砚歌
何景明 〔明代〕
君不见邺中魏帝无宫殿,
千秋遗瓦磨为砚。
墨客骚人空叹嗟,
朱薨绮构谁曾见。
李君好古精鉴别,
冬天拂拭开烟雪。
虚堂叩之哀玉昔,
泥沙洗出黄金屑。
广州紫石鸲鹆眼,
歙山龙尾何希罕。
濡藻光回星汉垂,
蟠花背刻龟螭断。
共忆高台罗绮春,
翠眉艳骨飞黄尘。
提携故物悲年代,
感慨新章泣鬼神。
君不见临漳此物难复睹,
河沉岸坼求者苦。
县人相传为赝古,
呜呼日掘西陵土。
你看见吗,邺城中魏帝的宫殿已经没有了,千秋留下的瓦片磨成砚台。文人墨客空自叹息,朱红的绮丽建筑又有谁见过呢?李君喜欢古物,善于鉴别,冬天里轻轻拂去上面的烟雪。虚堂中叩击砚台,感慨昔日的美玉,泥沙洗净后露出了黄金的细屑。广州的紫石砚如鸲鹆的眼睛,歙山的龙尾砚也并不稀罕。浸润的水草光影如星汉垂下,蟠花背面刻有龟和螭的图案。我们共同怀念高台上的春日盛景,翠眉艳骨在飞扬的黄尘中。拿着这些古物感叹年代的变迁,感慨新的篇章让人泪洒鬼神。你看见吗,临漳的这些文物再也难以见到,河水沉淀,岸边崩裂,寻求者苦苦追寻。县里人都传说这是赝品,唉,日日在西陵的土中挖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何景明,明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感慨历史和社会变迁为主题,其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识。
创作背景
本诗是在观看铜雀砚时写成,表达了对古物的珍视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古代文物的现状,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当下文物真伪的忧虑。
《同李进士观铜雀砚歌》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文化反思的诗作,作者通过对古物铜雀砚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遗存的珍视与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中开头以“君不见”引出魏帝的宫殿如梦幻般消失,千秋留下的只是磨成砚台的瓦片,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接着,诗人通过关于李君的描写,体现出对古物的热爱和鉴别能力,描绘了冬雪消融后显露出黄金屑的画面,既展现了古物的美丽,也暗示着其珍贵。
在后半部分,诗人再次引入怀旧的情感,提及“高台罗绮春”,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向往与惋惜。诗中强调了古物的稀缺和赝品的困扰,反映了对真品的渴望与对历史的追溯。尤其是最后两句“君不见临漳此物难复睹,河沉岸坼求者苦”,以质朴的语言道出了文化遗产的流失与保护的重要性,呼唤人们对历史的重视与珍惜。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既有对古物的欣赏,也有对历史的沉思,展现了何景明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古物的珍视与历史流逝的感慨,通过对古物的描绘与情感的抒发,传达了对文化遗产的珍惜和对失去的无奈与痛惜,体现了何景明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古物的珍视?
A. 君不见邺中魏帝无宫殿
B. 提携故物悲年代
C. 河沉岸坼求者苦
李君在诗中代表什么?
A. 历史的守护者
B. 对古物的热爱者
C. 现代的文人
“泥沙洗出黄金屑”象征什么?
A. 古物的珍贵
B. 文化的沉淀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