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5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55:49
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
作者:苏轼
袗絺方暑亦堪朝,
岁晚凄风忆皁貂。
共喜鵷鸾归禁篽,
心知日月在重霄。
君如老骥初遭络,
我似枯桑不受条。
强镊霜须簪彩胜,
苍颜得洒尚能韶。
在炎热的夏日早晨,我仍能忍受这份闷热;
到了岁末,凄凉的寒风让我想起了那黑色的貂皮。
我们共同欢喜,鸾鸟归来禁苑,
心里明白,阳光和月亮仍在高空。
你就像老马,刚刚被套上缰绳,
我则如枯萎的桑树,不再生条。
努力用镊子夹起霜白的胡须,别上色彩的簪子,
苍老的面容得以洒下,尚且能歌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情感真挚,兼具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在与友人叶公秉、王仲至的诗歌交流中创作的,表现出对友人相聚的喜悦和对人生岁月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的整体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开篇以“袗絺方暑”描绘了盛夏的热浪,接着引入了对岁末的感怀,形成了一种时空的对比。诗中反复出现的“老”字,既是对年岁增长的无奈,也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苏轼用“老骥”比喻朋友的志向,表明即使年纪渐长,依然有着不屈的精神。而自己则像“枯桑”,象征着被岁月侵蚀的生命,但仍旧渴望与友人分享生活的美好。结尾处的“强镊霜须”与“苍颜得洒”则展现了他对衰老的接受,尽管容颜苍老,但内心依旧充满活力,愿意歌唱。这首诗既有对生命的沉思,也展现了人际之间的深厚情谊,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暖。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夏秋冬的转变,反映出时间流逝带来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传达出一种积极面对衰老的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君如老骥”是用来比喻什么?
a) 年轻有为
b) 年老志向依旧
c) 身体健壮
诗中提到的“霜须”象征什么?
a) 年轻
b) 衰老
c) 美丽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谊的什么情感?
a) 忘却
b) 珍视
c) 冷漠
答案: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与李白的《将进酒》皆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但苏轼的诗更显沉稳与细腻,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奔放。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