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3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39:15
《二鲜于君以诗文见寄作诗为谢》 作者:苏轼
我怀元祐初,圭璋满清班。
维时南隆老,奉使独未还。
迂叟向我言,青齐岁方艰。
斯人乃德星,遣出虚危间。
司马温公谓轼曰子骏福星也,京东人困甚,且令往彼。
召用既晚矣,天命良复悭。
一朝失老骥,寂寞空帝闲。
至今清夜梦,枕衾有余潸。
喜闻二三子,结发师闵颜。
高论倾河汉,清诗鸣珮环。
遥知三日雪,积玉埋崧山。
谁念此幽桂,坐蒙榛与菅。
故人在颍尾,投诗清泠湾。
我怀念元祐初年的时光,那时的清班如同圭璋般光辉灿烂。
那时南隆老者出使,可他至今还未归来。
一位老者对我说,今年青齐的日子特别艰难。
这位贤人就像德星般,派遣他到这样危机四伏的地方。
司马温公曾对我说,轼你是个福星,京东的人们困苦不堪,应该让你去帮助他们。
可我被召用的时间已经晚了,天命又让我错失良机。
一旦失去了老骥,我便只能在空闲中感到寂寞。
直到现在在清夜里,我梦中还常流泪。
听说二三位朋友,都是师承于闵颜。
他们的高论如同倾倒的河汉,清诗如同佩环般悦耳。
我遥远地知道那三天的雪,已经积在崧山上如同玉石。
谁来想到这幽静的桂树,竟然被荆棘和菅草所遮蔽。
我的故人在颍尾,寄来清泠的诗篇。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豪放,情感真挚,擅长描绘自然景象及人生感悟。他的作品有较强的个性化,常结合个人经历与时局背景。
本诗写于苏轼被贬期间,回忆起早年的风光与时局的变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事的感慨。通过描写与友人的交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苏轼的《二鲜于君以诗文见寄作诗为谢》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怀旧与哲思交织的画面。全诗的开头,诗人怀念起元祐初年的繁荣,随后转入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因时局变迁而产生的孤独感与无奈。诗中的“青齐岁方艰”,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困境,也折射出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刻理解。
在描写友人时,诗人用“高论倾河汉,清诗鸣珮环”来形容其才情,显示出他对朋友的高度赞赏与期待。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如“遥知三日雪,积玉埋崧山”,将个人的情感与外在环境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意境。
整首诗虽然流露出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惋惜,但同时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个诗人的深邃情怀与广阔视野。在孤独与思念中,诗人找到了慰藉,体现了其不屈的精神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现状的感慨与无奈。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观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苏轼的“德星”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青齐”主要指什么?
诗人失落感的来源是什么?